相关媒体报道

周晓虹院长一行赴吴江商谈孙本文先生故居修复事宜

发布于:2022-12-14    来源:https://sociology.nju.edu.cn/a4/7c/c17646a304252/page.htm   文章阅读数:

    2014年3月31日,周晓虹院长与成伯清副院长及郑震、蒋海云、陆远老师一行赶赴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商谈孙本文先生故居修复事宜,同行的还有孙本文先生之子,88岁高龄的孙世光先生。
    孙本文先生(1892—1979)出生于七都镇,生前长期担任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我院前身之一)主任、中国社会学社理事长等职务,是“早期中国社会学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2012年孙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了由我院教师经过数年精心整理编纂的十卷本《孙本文文集》,学界反响强烈。2013年11月,周晓虹院长在带领2010级本科毕业生赴吴江开弦弓村进行毕业实习之际,专程前往七都镇,探访吴溇港桩桥街孙氏旧宅,并向七都镇政府介绍了孙本文先生在中国社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抢救性修复孙氏故居的重要意义。今年3月,当地政府将孙本文先生故居修复工作提上日程,专程邀请周晓虹院长一行再赴七都进行商谈。
    3月31日上午,周晓虹院长一行与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咏等进行会谈。周晓虹强调,七都镇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复制的紧密联系——孙本文先生故居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开弦弓村)同属七都镇辖区,相距不过6公里,如何利用与开发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弘扬中国社会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带动地方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进行紧密合作的出发点与绝佳契机。查旭东书记感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为七都发掘出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示今后将与我院紧密联系,借助我院强大的文化资源与智力支持,提升地方人文底蕴与软实力水平。双方议定共同合作完成孙本文故居的修复,并依托故居,创建“南京大学群学书院”,尝试引入现代经营管理手段,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社会学学者进行调查、研习的基地。
    当天下午,一行人实地查勘了孙氏旧宅。据当地文保部门介绍,孙宅修建于清朝中期,现存三进,是七都镇为数不多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大型民居建筑,已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目前虽然整体结构尚存,但年久失修,内部已破败不堪,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孙世光先生第一次回到父亲的出生地,激动不已,拿出孙氏家谱与现居于此的族亲孙松泉先生共叙家常。
目前,故居修复工作已得到省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正逐步展开。


图1.周晓虹院长一行与七都镇领导畅谈孙本文故居改造计划


图2.孙氏祖宅已被列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


图3.学院一行人与孙世光先生在故居大门前留影


图4.孙世光先生在祖宅中介绍孙氏族谱


图5.故居基本格局保存完好,亟需修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