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新春伊始,对话三代科研“牛”人躬耕不辍执牛耳,万里平畴春牛“犇”

发布于:2021-03-15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郭子建:


学科交叉融合,凝聚攻坚“牛劲”


“牛是力量的象征,我们做事要有牛的韧劲,不怕挫折,敢于碰硬。”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郭子建今年刚满60岁,除了在科学沃野上躬耕不辍之外,他正在带领不同院系的“牛人”们,铆足“牛劲”共攀科学新高峰。


在本科生课堂上,郭子建常常告诉学生们,如今,学科交叉已是产生原创性研究的源泉,“进入21世纪以来,诺奖化学奖绝大多数都与生命科学相关,是用化学思路和原理去解决生物学、医学上的问题。要想出原创性成果,圈在自己的小领域是越来越困难。”


2019年6月,打破学科交叉壁垒,郭子建领衔建设了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今年我的头等大事就是推动研究院的建设,把去年疫情期间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郭子建告诉记者,研究院目前已经招募了来自南大化学化工学院、生科院、物理系、模式动物所、现代工学院、医学院六个院系40多位青年学者,同时从海外引进了五位专职研究员,未来专职研究员队伍将发展到20人左右的规模,“我们希望凝聚南大校内外的研究力量,聚焦化学与生物医药前沿交叉领域,在化学生物学、合成与新药发现、疾病模型与分子机制、生物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组学与大数据等领域发力,从长远上加速基础研究的发展,搭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桥梁。”


尽管研究院成立不久,郭子建非常高兴地发现,如今,一批对交叉领域感兴趣的新生力量正在凝聚、激活,年轻人在交叉领域的讨论和合作远远超过了过往,有的年轻人合作发表了文章,有的相互启发发现了新课题,在人才基金项目纷纷取得了新突破,“今年我们希望在体制机制上再做一些创新,让年轻人在合作交叉研究方面更加顺畅,推动年轻人将共同的兴趣落实为有步骤的计划,一方面去解决国家需要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与以原创研究为主的企业合作,共同突破卡脖子难题。”郭子建说。


今年,郭子建还带领青年科学家承担了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项目,他介绍说,生物医药是江苏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江苏在大分子药物方面的市场也在全国领先,这种将基础研究和江苏优势产业领域密切对接的项目支持方式,也是引领性的创新尝试,“与大多数项目申报不同,这个项目是以首席科学家为主体,遴选前沿探索性项目进行长期攻关,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将‘冷板凳坐热’。”


郭子建领衔的项目是面向多维联用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物设计及其分子基础,“免疫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上已经广受关注,但对这类治疗有响应的病人比例仅占10%左右;而临床最常用的化学治疗则存在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我们希望将化疗的广谱性和免疫治疗的精准性结合起来,研发新的分子实体,助力省内药企的相关产品实现更新换代。”郭子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