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同志生平(1909-1985)
发布于:2020-11-12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郭影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5年l0月29日16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郭影秋同志1909年出生于江苏铜山县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加入小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事中学、民众教育工作和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徐州持委联络员,中共铜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第五战区动员委员会党团书记,中共湖西区特委委员兼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政委,湖西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四团、独立团、三团政委,湖西区党委常委兼政府统战部长、战争动员部长,中共湖西地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冀鲁豫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地委委员、专员、地委副书记、军分区政委、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济宁市委书记、冀鲁豫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副书记、书记、军分区政委,冀鲁豫区党委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区党委敌工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全国解放后,历川南区党委委员、川南行署副主任,云南省委委员、省政府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北京市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等职。郭影秋同志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五届政协副主席。
几十年来,郭影秋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忠心耿耿英勇奋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与敌人开展秘密斗争,遭敌人逮捕后,丝毫未为敌人的严刑拷打利威逼利诱所动,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西多事变后,党派他到第五战区做上层人土的统战工作和民众发动工作,为该地区培训了大批抗日骨干,推动了民族抗战事业的发展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为了组织和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他不避艰险机智勇敢地改造和整编了土匪武装。他带领湖西地区军民,开展游击战、坑道战,为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中,他率队腿刘邓大军渡江南下,转战于江苏、安擞和西南各地,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郭影秋同志先后肩负川南、云南的领导工作。他励精图治,把党的路线、方针同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在从事高等学校的领导工作中,他自觉地探索相遵循大学教育工作规律,重视发挥各种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重视中青年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建没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解决师生员工中存在的工作、生活问题,把学校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他亲自参加教学和科研实践,强调社会主义大学的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十多年来,郭影秋同志在学校工作中不辞辛劳,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勋劳卓著,他的思想作风对学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博得了教育界和师生员工很高的赞誉。
“文化大革命”中,郭影秋同志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以致卧床十八年,忍受了长期病痛的折磨。郭影秋同志以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与病魔进行长期的斗争,在病根上仍继续关怀和指导学校的工作,并积极主动地提供了许多冀鲁豫和湖西地区重要的党史资料,撰写革命回忆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郭影秋同志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对党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友现了内衷的喜悦和必胜的信心。他号召师生员工,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争分夺秒地进行刻苦学习和工作。
郭影秋同志勤奋好学,无论是戎马控榴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历史、文学、教育学。他对史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殷切关怀和具体指导第一部清吏的编写工作。他依据丰富的史料撰写的《李定国纪年》,是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优秀史学专著,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
郭影秋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工作极端负责。在领导工作中他总是深入调查研究,亲自动手解决难题,有胆有识,雷厉风行。他光明磊落,言行一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处处表现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优秀品质和高风亮节,深受群众的答敬和爱戴。郭影秋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奋斗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他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