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1896-1962),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1896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县)。历任上海东方艺术学校、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专、广州市立美专、中央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先后任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陈之佛艺坛称雄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1962年1月15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1911年在余姚县锦堂学校农科预科班插班学习,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他是第一个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留学生。留学期间,深受科主任稻田佳矣的器重,作品曾参加日本美术协会美术展览及农商务省主办的工艺展览会并获奖。1923年学成归国,曾创办尚美图案馆,不久停业。后受聘于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担任图案科主任和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开始了美术教育生涯。同时为《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等刊物设计封面,并为出版进步书刊的天马书店承担书籍装帧设计工作。1928年,应广州美术专科学校聘请,担任图案科主任。在广州举办了第1次图案作品展览会。1930年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1年应徐悲鸿邀请,赴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担任图案、美术史、色彩学、艺用人体解剖学等课程。这段时间,先后出版了《图案法ABC》、《表号图案》、《图案教材》、《艺术人体解剖学》、《西洋美术概论》等大量著作。 1935年后,因受宋、元名画真迹影响,决心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他惨淡经营,刻苦钻研,在家中专辟一小园,种花、养鸟、喂兔,朝夕观察,细心描绘。还经常外出察看动植物的天然生态。他主张要拜传统为师,多看画、临画,研究揣摩前人画的意境、气势、布局、笔墨、设色,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当他第1次以雪翁题名展出十几幅工笔花鸟画时,立即以独创一格的清新画风引起美术界的注目。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随中央大学内迁四川。多年来苦心积累的画稿、资料和作品,在南京沦陷时散失一空。1942年在重庆举办个人花鸟画展。在此期间曾出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由于他拒不执行国民党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密令,便遇到百般刁难,扣发经费,只好将自己卖画收入贴入,最后被迫辞职,仍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45年抗战胜利,他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被聘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兼美术组专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60年7月在南京举办陈之佛花鸟画展览,展出自1943~1960年以来的80件作品。1961年他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陈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出访东欧,进行学术交流。 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陈之佛画集》、《陈之佛画选》,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陈之佛画集》。1949年后,“中大“改为南京大学,艺术系由黄显之主持。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艺术系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黄显之为美术系主任。同期,有安徽大学文艺系艺术科师生、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及金陵大学部分教师陆续并入调进。
1956年,陈之佛任美术系主任。1958年,陈之佛奉调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原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任副校长,由吕斯百任美术系主任,李慕唐任党总支书记。陈之佛在系任教多年并两度主持系务,为系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陈之佛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尤其是1984年5月7日在美国华盛顿克伦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作品展览》,展出我国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陈之佛、傅抱石一百幅作品,影响很大。展览于6月10日起,又在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市的州立博物馆展出,1985年又相继赴纽约和新奥尔良市展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誉。陈之佛生性纯真笃厚、淡泊自奉。他治学严谨,博古通今,注重写生,造型优美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清新秀逸、雍容典雅的独特风格。他所创双钩细染法,使工笔花鸟画表现技巧得到丰富和发展。 陈之佛作为一名成就卓著的艺术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远及日本、英国、美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图案构成法》、《图案法ABC》、《图案教材》、《表号图案》、《西洋美术概论》、《艺术人体解剖》、《西洋绘画史话》、《中国陶瓷器图案概观》等。如今,在慈溪浒山,陈之佛的故居仍保存完好,故居是他出生和青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建筑古朴,环境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