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护林“天使”——林学家 梁希

发布于:2020-11-12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梁希(1883-1958),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1933-1949年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1951年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会主席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产化学研究,晚年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并在科学技术界和民主党派中兼任一些领导职务。他的主要业绩是培养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在中国首创了林产制造化学,传播了新的林业科学理论,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绿化全中国的林业建设方向,把中国林业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梁希,原名曦,字索五;后改名为希,字叔五(或叔伍),笔名凡僧、一丁、阿五等。1883年12月28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双林镇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幼年丧父,初在私塾读书,稍后就学于蓉湖书院,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16岁便考中秀才,有“两浙才子”之称。   梁希青年时期追求进步,适值戊戌变法,更加激发他的民主革新思想。189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目击清廷昏庸腐败,在“武备救国”的思想支配下,投笔从戎,进浙杭武备学堂学习西洋军事,因成绩优异,1906年被选送日本留学,一年后考人士官学校学习海军。   在日本,梁希受章太炎等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影响,与同乡陈英士(其美),一同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的同盟会,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经常在东京出版的《民报》上撰写诗文,挞伐腐败辱国的清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满怀救国热忱回国,投身于革命浪潮,参加了浙江湖属军政分府新军训练工作。辛亥革命后,梁希又回到日本士官学校读书。仍习海军。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是梁希,也是当时所有进步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适值此时(1913年)又发生了日本学生破坏班纪的事件,身为班长的梁希处罚了破坏班纪的日本学生,却遭到日本学生的侮辱和歧视,于是他愤然改变初衷,1913年改习自然科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期间,梁希对林产制造学和森林利用学更具兴趣。他潜心钻研,学习成绩超群,深受导师们的赞誉。   1916年梁希学成回国,初在奉天(今辽宁)安东(今丹东)鸭绿江采木公司任技师。因该公司日本人独揽大权,梁希对此十分不满,于是离职,应聘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师兼林科主任,历时7年。1923年,梁希辞去教席,自费前往德国德累斯顿萨克逊森林学院研究林产化学。1927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6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任教。1929年到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森林系主任。除从事教学外,还兼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著。1933年,梁希因不满浙大校长郭任远排挤一位为人正直的浙大农学院院长许璇而辞职。后应中央大学农学院邹树文院长之邀,到该校森林系任教,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在此期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他在很多政治活动中旗帜鲜明地站在进步力量一边,坚决反对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希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1951年改为林业部)部长,从此积极参与和指导中国林业建设工作。虽然为时仅9年(到他逝世),但为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希一生还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1935年,被选为中华农学会理事长,任期6年;1945年九三学社成立,被选为监事,1950—1958年任九三学社副主席;1947年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梁希被选为理事长;1949年被选为常务委员,以后又被选为第二届常务委员;1950年被选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1951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理事长;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全国科联和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科联和科普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梁希当选为副主席。 旧枝叶早晚要消灭的 梁希一生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爱憎分明,绝不随俗浮沉,是老一代爱国知识分子高风亮节的楷模。 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大学仓促西迁重庆,梁希也随学校来到沙坪坝。他很快成为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新华日报》的忠实读者,并常和潘菽等进步教授去新华社驻渝办事处,听报告,借阅进步书刊。后来在与周思来的交往和直接影响下,思想认识上有了飞跃。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更让梁希看清反动派的狰狞面目,他不畏形势险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发表了《用辩证法观察森林》一文,指出:“依照自然规律,正在腐朽的旧枝叶,早晚要消灭的。它不过是苟延残喘,作最后之挣扎罢了……林学家要认识树木本身的内在矛盾,把它揭露出来,应该留的留,应该剪的剪,此中没有调和妥协之可能。”周恩来高度评价这篇文章,赞扬作者善于联系实际,充满时代战斗气息。该文当时在重庆科技、文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名已签了 怎好反悔 1946年9月,为了纪念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九三学社在重庆郑重发表《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宣言》,主张立即停止内战,执行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解散特务机关,严惩汉奸等,获得广泛的舆论支持。梁希带头在《宣言》上签了名,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度震惊。 国民政府要员陈立夫,教育部长朱家骅亲自出动,先后写信劝说,敦促梁希能发表声明予以否认,“言是他人之所为。”梁希复信时说:“《宣言》上的名字系我亲手所签,全非由人代笔。如欲发表声明,亦仅此而已矣。”碰了个软钉子后,继又许以高官厚禄,“征询”愿否出任农林部长。见甜言蜜语无效,则露出狰狞面目,派遣特务荷枪实弹相威胁,梁希愤然斥责说:“名已签了,怎好反悔?!” 这位资历深,学问大、名望重的“部聘教授”被激怒了。有人劝他暂时躲避一下,他却说:“如果我梁希的名字能够写在闻一多的后面,可谓死得其所,何俱之有?”表现出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大无畏的忘我精神。这种革命胆识让人景仰不已,被誉为是“国统区进步教授中一面不倒的红旗。” 愿将热血荐黎明 1947年5月,南京发生“五·二○”大惨案,梁希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保护营救了不少进步师生。1948年,南京市万名大中学生在中央大学大操场举行五四运动29周年营火晚会。国民党特务包围了校园,肆意挑衅闹事,冲击会场,掐断电源,就在大会秩序将乱之际,梁希赶到会场,挺身屹立在操场中央,大声疾呼:“同学们!不要乱!天色就要破晓,黎明将要到来!”顿时让与会的万名青年学生精神大振,同学们挽起手臂,驱逐了特务,增强了斗争信心。青年们的斗争精神,让梁希激动不已,当夜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 “以身殉道一身轻,与子同仇倍有情。 起看星河含曙意,愿将热血荐黎明。”   梁希的革命活动早已引起特务的盯稍,徐恩曾就多次“光顾”,对梁希表示“关心”。1948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加紧镇压进步人士,梁希的处境十分危险。吴觉农曾请他到杭州茶叶厂自己住所暂避,但没住几天,梁希就急着要回南京,并情真意切地说:“此时此刻离开了战斗的同志们,同学们,我于心不安呀!”充分表现一个革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献身精神。 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梁希把绿化全中国的愿望和科学道理,用形象感人的词句表达出来。他在《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一文中,歌颂祖国的明天,歌唱为之献身的事业:“绿化,这个词太美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川汇流的黄河也有可能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林业工作是做不完的,绿化要做到栽培农艺化,抚育园艺化;要做到工厂如花园,城市如公园,乡村如林园;绿化,要做到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这样,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都成一个大公园,大家都在自己建设的大公园里工作、学习、锻炼、休息、快乐地生活”。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他深知,要想实现这个远大目标,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因此,要广泛地宣传林业的重要性,要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植树造林运动。他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做林业的宣传普及工作。1950年春,全国开展春季造林运动,他满怀喜悦的心情挥笔撰文:“用造林来迎接新中国的春天。……春,替我们带来了活泼的生活,使万象由旧而新,由死而生,由黄而青,表示着无限的前程。”1954年,中国第一部介绍森林的纪录片《白山黑水话森林》拍摄发行。梁希在《大众电影》上发表文章,介绍这部描写大森林的纪录片。梁希在兼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期间,还亲自执笔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小册子:《森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森林、森林主副产品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深入浅出地作了介绍。 敲击“林钟”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1946年,梁希为中央大学森林刊物《林钟》写了复刊词,向林人们提出了著名的敲击“林钟”号召:“林人们,提起精神来,鼓起勇气来,挺起胸膛来,举起手,拿起锤子来,打钟,打林钟!”“一击不效再击,再击不效三击,三击不效,十百千万击。少年打钟打到壮,壮年扫钟打到老,老年打钟打到死,死了,还要徒子徒孙打下去。林人们!要打得准,打得猛,扫得紧!一直打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梁希身体力行,一生为振兴中国林业而不停地敲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1958年3月,梁希因发高烧人北京医院治疗,退烧后不顾体弱有病,仍坚持工作,并为《人民日报》撰写了《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的文章,这是他最后一篇为林业建设事业而作的论文。9月参加了全国科联和科普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期间曾两次住院,两次出院。当他第四次住院时,确诊为肺癌,涉及胸膜,超出手术及放射治疗的范围。他身体异常消瘦,体重只有35公斤。10月25日,他还亲自写信给林业部办公厅主任:“北京医院检查身体后,医生要我把休养延长到十二月底,请办公厅替我向国务院续假。”病情如此严重,仍念念不忘向国务院请假,可见他工作纪律之严格。不幸病情加剧,抢救无效,1958年12月10日凌晨5时梁希与世长辞。人民的林学家,人民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模范的林业工作领导者告别了人民,告别了年轻的共和国,告别了他为之奋斗的林业事业,停止了对“林钟”不断勤奋的敲击。   但是梁希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品德,对党的忠诚和为祖国绿化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楷模,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   梁希去世后,周恩来、彭真、邓子恢、习仲勋、郭沫若、陈叔通、李维汉、许德珩等36人组成治丧委员会,沉痛悼念一代宗师与世长辞。   1983年12月28日是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政协、九二学社中央、中国科协、林业部、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于12月15日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回顾了梁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高度赞扬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国林业界的一代师表,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