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祝世宁院士获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发布于:2020-04-15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我校祝世宁院士获得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该奖项为首次设置,以表彰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祝世宁院士对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系统理论发现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用材料微结构对经典光场和量子光场的有效调控,他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发明的新材料被成功用于新波长激光器开发、高性能光电芯片研制,新原理成像器件设计等,在激光技术、量子信息、光学成像、环境监测和广义相对论模拟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系列研究成果两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两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祝世宁院士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的设计、制备、性能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祝世宁院士还积极把基础研究优势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起来,他承担了我校第一批“卓越研究计划”项目,设计并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次基于无人机的全天候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加快了实用性量子通讯的进程。同时,他还作为领衔科学家带领团队布局下一代芯片——铌酸锂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这是省科技厅启动实施的八大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之一,通过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通作用,探索新原理,发展新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技术加速落地。围绕相关研究,他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南智先进集成光电研究院”,为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服务江苏经济建设努力奉献,已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我校还有12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叶保留教授牵头项目“面向云端融合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晓昭教授牵头项目“浅层地热能高效可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钱邦平教授牵头项目“成人胸腰椎后凸/侧凸畸形躯体平衡重建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和刘宝瑞教授牵头项目“基于分子标志的胃癌精准医疗新发现及其转化研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年来,我校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探索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和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自主分类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卓越研究计划”,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取得了系列重要原创科研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