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南京用63项“幸福指标”考核干部
从单一追求“硬政绩”向强调民生“软政绩”转变
——南京用63项“幸福指标”考核干部
南京6日发布幸福都市指标体系,用63项幸福指标考核干部。
63条,条条都在百姓身边
南京幸福都市指标体系,包括42条部门工作的客观指标和21条百姓感受的主观指标两大类,指标的牵头制订单位为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社建工委书记许宏介绍,此指标体系耗时一年。去年8月,南京曾开展万人问卷调查,对群众提出的4400条建议、机关公务员联系市民活动中的2万余条建议等,进行归纳梳理、分析研判,还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调研,从千百条指标中遴选出63项指标。
在42项客观指标中,民生占了很大部分。如绿化,以往的指标通常是“城市绿化率”、“森林覆盖率”,但在幸福都市指标中,考核的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强调百姓出门三五百米就能享受到公共绿地。还有农村交通,通常讲的是“公交车通达率”,幸福都市指标考虑的是“郊县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直接考核百姓出行现状。
南京幸福都市指标体系还借鉴国内外经验,将市民社会参与、权益保护等体现城市文明的因素都列入考核。参照广东的做法,南京选取了城乡居民家庭最高最低组别收入比两个指标。吸收国际经验,把女职工权益保护集体合同覆盖率、人均慈善捐款物(数)均列入考核。21项主观指标全是百姓评价,直接反映百姓在“收入”、“工作”、“创业”等方面的幸福感受。
用“幸福指数”考核干部政绩
居民王燕君去年参加了幸福指标座谈会。她说,老百姓对宏观指标感觉不多,但对直接影响生活品质的指标,如社区公共设施配套、每千人噪音投诉量很重视。秦淮区东水关社区书记鄂红玲介绍,幸福都市考核指标体系初稿出来后,市社建工委来这里开了一场调研会,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听取居民代表意见,大家激烈争论了两个多小时。
对各区县和相关部门来说,多一套指标,就是多了一副担子。南京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的耿华萍介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终身教育列入了幸福指标体系考核。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南京即将实施幼儿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即不分公办民办,按入园幼儿数量,财政将补贴直接划入教育机构,把九年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
南京幸福指标第23条为“食品药品检测覆盖率达80%以上”。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办公室主任王卫平介绍,这是首次列入考核的新指标,难度很大,每年完不成目标要问责,一把手领导压力很大。他透露,全市多个部门联手,从基层检测队伍,网络化信息管理、监管等多方面组建全新的食品检测体系,今后市面上的食品都要列入检测。
据介绍,南京正在建立严格的幸福都市考核评价制,每年对28个部门、13个区县进行幸福指标测评,测评统计工作分别由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来进行,测评结果将排序公布,并作为评价各区县发展的重要依据。
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幸福革命
去年南京市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打造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现代化建设实质上是一场幸福革命。南京要从追求发展总量、速度的“硬政绩”,加速向关注人民感受的“软政绩”转变,向“生活型”回归,而幸福指标体系,就是让民意衡量决策,用幸福评价政绩落到实处。
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负责人、南京大学教授张二震,全程参与了我省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制订。他说,南京幸福都市指标体系是对全省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细化。他认为,幸福,作为主观感受,虽然难以量化,但幸福指标的出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体现了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向的转变,时刻提醒政府从百姓的感受出发开展工作。他认为,城市有勇气自加压力提出高标准的实在指标,尽管指标还难以周全,还面临争议,但有总比没有好。
2012.03.08 新华日报 曾力莹 唐传虎 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