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帆: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世界地位——“施耐庵文学奖”主办方访谈
发布于:2011-06-10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近日,“施耐庵文学奖”评选工作在江苏兴化正式启动。江苏省作家协会、兴化市人民政府、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兴化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此项消息。由于该奖项评选对象为年度内在国家批准的纸质媒体首次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汉语长篇叙事原创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传记、散文、叙事诗等多种体裁,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通常一个地方政府出面评选文学奖项,大都是为了奖励本区域的文学创作,而兴化市却另辟蹊径。与国内其他文学奖相比,“施耐庵文学奖”的特点是虚构作品与纪实作品并重,评选对象覆盖面更广,完全突破了区域性文学奖项的局限。就此笔者对主办方进行了访谈。
朱小如:评选文学奖项一直是作家协会的份内事,但近年来,各地的非作家协会评选文学奖项越来越多了起来,作为作协的领导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和作家协会评选文学奖项有无冲突?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我认为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发展趋势变化。过去是“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现在是“文化唱戏经济搭台”,说明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学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文学不再被“边缘化”当然是好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和文学的多样性的事实存在,也不必“一统天下”。有时侯问题并不在“谁”来组织评选,而在于评选的“结果”如何。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不单评长篇小说,所以也和“茅奖”、“鲁奖”不完全撞车冲突。其实,即使有撞车发生也没关系,说明评选者的审美眼光比较一致。任何评选要获得“公正”,前提是审美的标准要比较一致才行。这也是我们组织文学评奖多年积累的经验。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古往今来,在兴化这片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文学传承生生不息。施耐庵、李春芳、宗臣、陆西星、李清、郑板桥、刘熙载等历史名人如日月星辰闪耀于历史的星空。解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兴化籍作家,毕飞宇、王干、费振钟、顾保孜、朱辉、罗国明、梅国云、庞余亮、刘仁前、顾坚等,兴化独特的地域、人文、世情、风貌对作家渗透与影响,成为文坛引人瞩目的“兴化现象”,在江苏乃至全国文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今年,毕飞宇刚刚获得第四届亚洲文学奖,第三届亚洲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苏童,连续两届亚洲最有影响的文学奖得主都是江苏作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苏文学、江苏作家正不断地走向世界,吸引着世界文坛的目光。
“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无疑对汉语长篇叙事文学的创新与繁荣,对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世界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化市人民政府与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合作,是借助社会力量发展文学事业的有益尝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繁荣文学事业的信心。江苏省作家协会将全力支持和帮助兴化市人民政府把这个全国性的大奖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一是当好桥梁和纽带。作为提名委员会主席,我本人一定加强与提名委员会委员的联系,让他们完成好组委会的“作业”。二是加强宣传和监督。江苏省作家协会将全程跟踪关注,加强对“施耐庵文学奖”评奖过程的监督,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原则,努力把该奖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学大奖。三是加大对颁奖活动的策划和支持,提升其水准和品位。
文学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星星之火、理想之光,是我们精神皈依的家园。
朱小如:兴化市此次长篇叙事文学奖,为何以施耐庵命名?我们知道施耐庵写的《水浒》里的地理环境是“水泊梁山”。难道这“水泊梁山”和兴化还有什么渊源?还有兴化市设立此奖的意义有哪些?贾春林(中共兴化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一部野史,千秋才人”。一代文豪施耐庵所著的《水浒》,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耀苍穹。兴化是水乡泽国,芦荡相连,港汊交错,与《水浒》中对梁山泊的描述非常相似。施耐庵长期居住于此,兴化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梁山泊就是以兴化湖荡为蓝本而创作的。兴化市现存的明代施耐庵墓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烽火连天,兴化抗日民主政府得知位于施家桥的施耐庵墓地的情况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毅然出资重修了施耐庵墓。施耐庵虽然只有一部《水浒》流传,但以此开创了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创作的先河,作为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当之无愧。近年来,兴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富庶兴化、生态兴化、文化兴化、和谐兴化、幸福兴化”的新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文化兴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兴化文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不菲的成绩。仅2005至2006年不到一年,兴化籍作家就不约而同推出了以故乡为背景的六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毕飞宇的《平原》、朱辉的《白驹》、庞余亮的《薄荷》、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一个县级市的地域范围内,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一下子出现了六部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被文学界称之为“兴化文学现象”。2009年在江苏省作协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成功召开了“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兴化的文学创作以其特有的方式折射出兴化精神的独特魅力,对宣传兴化、推介兴化,展示兴化独特的人文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设立“施耐庵文学奖”,其意义一方面是希望能够通过该奖,唤起人们对以《水浒》为代表的中国长篇叙事文学传统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当代汉语长篇叙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提升汉语长篇叙事文学作品的世界地位;另一方面是寻求合力,繁荣兴化的文学创作,打造“文学之乡”,放大“兴化文学现象”,更好地为促进兴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得到了中国作协和江苏省作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倾力支持,体现了作协领导对兴化的特殊感情,对兴化文学创作发展的高度关注。
“施耐庵文学奖”由兴化市人民政府设立,兴化为该奖的永久颁奖地。
朱小如:兴化地处里下河腹部,是苏中的一个县级城市。这么一个地方设立奖面如此广泛、规格如此高端的奖项,虽然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却有其自身的充足理由。但我仍不免有些担心,现在的文学评奖从全国到地方已经不少,争议也不断。中国作协的“茅奖”、“鲁奖”评选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由此,“施耐庵文学奖”如何保证评奖结果的公正,如何确立评奖标准?
丁帆(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我谈些想法。一、长篇小说创作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之父”的诞生地能够颁发此奖,其意义更大———弘扬中国长篇叙事文学的传统艺术方法,这是国家和民族必须延续和保存的精神文化遗产。二、近三十年来,中国的长篇叙事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每年均以千计的产量增长,仅仅依靠一个“茅盾文学奖”来囊括全部,显然是杯水车薪,此奖的设立有利于扩大受众面,同时也可以弥补许多“茅奖”留下的遗憾。
三、作为与许多长篇小说奖项有所区别的是,定位于“长篇叙事文学奖”,有效地弥补了长篇小说以外的许多新文体,诸如长篇报告文学、长篇传记文学、长篇纪实文学、文化大散文等。为倡扬被边缘化而又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新文体作出贡献。
四、就当下中国长篇小说,乃至于整个长篇叙事文学的整体状况而言,数量多、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此而言,“施耐庵文学奖”倡导的遴选优秀文本入奖理念,无疑能够改善和提升此类文体的创作,引导长篇叙事文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组成队伍庞大,单提名委员就有五十人之众,涉及面广,有助于全面遴选优秀作品;其评委的人员结构合理,照应到了创作、评论、文学理论、文学史各路的专家、作家、学者,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各种优势,力避偏狭,博采众长,公平、公正地评出一流作品来。
六、面对一个消费文化时代的到来,面对一个读图时代的到来,遴选出几本一流的优秀长篇叙事文学提供给人民大众,作为文化素质提升的营养品,是有利于引导民族精神向真善美发展的有效途径。
鉴于此,我个人认为,此项奖一定不能辜负兴化市政府的良苦用心,一定不能辜负一百五十六万兴化人民的希望,一定不能辜负在天之灵期盼着我们的施耐庵先生,一定不能辜负在这个光怪陆离时代里兢兢业业创作长篇叙事文学的辛勤创作者们,一定不辜负关注此奖的所有的人!
朱小如:上次来兴化参加“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听老费介绍说,兴化历史上就有著述传统。无论贵至台辅,还是久困场屋,兴化人对著书立说都别有情愫。当代的“兴化文学现象”继承了这一深厚的著述传统,流风余韵,影响至今。此次,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你也是主要策划人,请你谈谈具体的奖金是多少、评奖的具体办法和人员组成。
费振钟(人文学者、著名评论家):我将施耐庵列为我关于地形、政治与文化主题中一个特殊的关注对象。十四世纪中期,施耐庵在兴化的文学行走,成就了他杰出的长篇叙事作品《水浒》。也许他在得胜湖对面水浒港的地形观察,面对水势浩荡荻花如云,才生出“替天行道”的奇思异想。他的写作,充分显示了一种民间和地缘文化的想象力和原创力。经过世代传播与阐释,这种原生于兴化的文化力量,便最大限度地进入了中国和世界视野。就像施耐庵不仅属于兴化,而且属于中国和世界,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文学奖,其意义和影响也会超出兴化,而进入中国当代文学。作为兴化人,也作为这个奖项的参与者,我们为放大“施耐庵”文学品牌效应,进一步继承发扬《水浒》叙事艺术传统,几年之前,兴化市政府就有设立“施耐庵文学奖”的构想。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国内文学界专家的论证,肯定了设立“施耐庵文学奖”的积极意义与现实可能,最终完成了设立此项文学大奖的壮举。从兴化起步最终落户在上海浦东的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施耐庵文学奖”提供了鼎力支持。按照评奖办法,“施耐庵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年评奖并颁奖。每届评出四部作品,其中海外作品一部,首届每部奖励十万元;另设特别奖一至两部,奖励兴化籍作者的作品。
与国内其他文学奖不同,“施耐庵文学奖”评选工作分为提名和评选两部分。国内其他文学奖评选对象大都源于组织推介、个人申报,而“施耐庵文学奖”则设立了专门的提名委员会,每届提名委员会由不少于五十名评论家、文学编辑等专业人士组成。各届提名委员可根据需要变更,本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女士。
2011年评选范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的作品。参评作品应充分展示和彰显汉语的艺术韵味,注重中国的本土经验和文化;突出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表达,同时鼓励对汉语叙事方式的探索和创新,拓展汉语叙事的宽阔空间。
“施耐庵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由十一人组成,设主席一名,委员十名。与国内其他文学奖评审委员大都不固定的情况不同,“施耐庵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为终身聘任,除特殊情况外,不再更换,此举也将确保评奖标准的连续性、稳定性,甚至有望推动形成相关创作流派的诞生。评审委员会主席为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先生。为保证评奖的公正性,“施耐庵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为独立评审人,凡可能与参评作者作品产生利益关系(如出版社人员、参评作者的亲属等)者,均不予聘任,已聘任者发现上述情况即行解聘。
“施耐庵文学奖”的评奖,首先由提名委员会通过两轮推荐确定候选作品。每个委员提名与获奖数等同的作品,并写出不少于二百字的提名理由。组委会按得票多少确定前五十部作品,再由提名委员会投票,产生前二十名作品,提交评审委员会终审评选。提名理由与投票结果均在媒体即时发布。评审委员会原则上通过三轮投票确定获奖作品。评审意见、评审结果均以实名由组委会公布。评奖年的10月中旬在兴化市举行颁奖仪式。
设立“施耐庵文学奖”,同样意在唤起人们对施耐庵及以《水浒》为代表的中国长篇叙事文学传统的关注和重视。不过也有评委提示我们注意这个奖未来的走向,认为“施耐庵文学奖”可以成为中国的龚古尔奖。当然,这毕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关键还在于要有信心一定把评奖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