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丁 帆:刘公岛祭

发布于:2010-09-17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阳春三月因公赴威海,在友人的盛情相邀之下,我与朱君一起登上了养育过我祖辈的刘公岛。   此行适逢甲午海战一百周年祭,但并不见岛上有何新的气象。刚踏上岛屿,赫然醒目的却是李鸿章手书的“海防公所”四个端庄清隽的大字。遥想当年,这位李中堂为振兴大清帝国而推行的“洋务运动”是何等的踌躇满志,而建立帝国的一支强大海军,也是此举的一项重要措施。当然,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大清帝国走上了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而李鸿章亦招致了千古罪名。如今一些历史学家又重新评价这位背了百年罪名的清廷重臣,怎能不使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走进海战陈列室,看着那海战的模拟图形和详细标明中日双方参战舰只吨位、速度、火力等数据图表时,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场战争竟能打败。丁汝昌一手缔造和筹建的“北洋水师”,就凭借着当时的先进装备,虽不能说可称霸世界,但称雄于亚洲还是不成问题的。难道是咱们的军魂不振?非也!除被电影夸张了的英雄邓世昌外,哪条舰上的管带是孬种?从前被塑造成叛徒形象的人物亦被尤小刚的电视剧《北洋水师》给重新纠正过来,即便是海战失败后,作为正一品的海疆大吏丁汝昌自尽于刘公岛的丁公所衙中,亦可谓壮怀激烈、名垂千古之壮举矣。然而,历史就恰恰写下了这笔震惊中外的赫赫战败史,真令人痛心,也更令人迷惘。倘使甲午海战是以大清的胜利而告终,或许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日本的历史也要改写,亚洲的历史也要改写,世界的历史也将被改写。   公所衙后陈列着几尊大炮,以及打捞上来的“致远”舰巨大的钢桅。许多游人抚摸着威严的火炮留影,仿佛是抚摸着锈蚀斑驳的沉重历史,抚摸着民族的创伤。而从那嬉笑的面部表情中,分明看到的却是阿Q的面影和历史的哭泣。   走出衙门,漫步在长长的环岛公路上,瞥见路边摊位上醒目的“索尼”广告标记,联想到威海满街的“丰田”轿车,仿佛看见了那头巨型经济怪兽面带狰狞的笑容款款走来,走进每一个大清帝国子孙们的血脉之中。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无论采用“文攻”或“武略”均未奏效,这仅仅是“大厦即将倾倒”的历史必然吗?难道不可能与这位中堂的经世之术有关?仅仅重视工业,迷信科技,而未有强大的人文精神作后盾,犹如失却了灵魂的机械人而已,此乃“洋务运动”之败、“北洋水师”之败根本缘由矣。   在丁公祠里,朱君劝我“参拜”一下,我竟未拜。说不出道不破的一种莫名惆怅袭击着我,我感到历史进程虽然才100年,视来却离我们太遥远了。任何伟人在历史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况且在那种毁誉参半、功过相抵的先人面前,我们不知是向隅而泣呢,还是开怀大笑?我想,还是淡淡的莞尔一笑了之。因为历史是一个容易捉弄人的美丽姑娘,同时她也常常被当代人所打扮。(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