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校长谈“地震与防震”
发布于:2009-06-08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5月12日,我校在浦口校区举行以“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全国人大常委、著名地球科学家、校长陈骏教授以专家的身份走进浦口校区五百人报告厅,为南大师生做题为“中国大陆地震与防震”科普讲座。
此次活动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和环境学院等单位主办,党委宣传部、浦口校区、学工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等单位协办。副校长闵铁军,校长助理、浦口校区主任王殿祥,浦口校区党委书记朱宝琴等参加纪念活动。
陈骏校长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汶川大地震成因,并指出中国学者对地震预报充满信心但任重道远。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南京本地地震历史、地质状况等问题,陈校长都做了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南京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学者对地震预报充满信心但任重道远
陈骏校长首先从地球科学的角度讲解了地震的杀伤力为何很大。他解释说,地球的表层是由七大板块和无数个小板块组成,而地震实际是地壳上板块运动的产物。地震发生以后,以纵波和横波的形式把能量向四面八方传递。一般情况下,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的是纵波,由于是上下运动,对房屋的损坏不是很大;10-20秒之后,横波到达,由于是水平运动,这时对房屋的破坏最大。所以说,地震发生时大约有10-20秒的“黄金救命期”,即在第一波到达后的10-20秒之间,即时撤离房屋是逃生的最佳选择。
对于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因,中外学者经过激烈的争鸣现已有了清晰的认识。陈骏举例说,在2009年3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发文挑战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曾于2008年《科学》上提出的“下地壳流动”观点,认为汶川地震是由于龙门山的逆冲作用造成的。目前,南京大学关于汶川地震的构造解析也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将发表。以贾东教授为主的专家们通过大量实际的工作以及三维的观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基本上赞同哈佛大学的观点。
对于地震预测这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陈骏指出其困难在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美国一些著名的地震学家曾提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学术观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致力于通过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级来长期减弱地震的危害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究短期预报上,例如美国洛杉矶处于地震发生带,当地超市里就有卖一种防地震的急救包,30美元一个,包里装有手电筒、收音机、干粮、电池等,有效期为五年,一般每家都会买一个作防范之用。
不过,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地震还是可以预报的。一方面,中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的1/14,但中国的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中国的地震发生频率高,预测预报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中国过去一直比较贫穷,很难做到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提高房屋的坚固度来防范地震,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要走预防之路。中国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在国际上做的来说相对比较系统,中国大陆也设有很多的地震预报台、预测台,加之中国曾有过准确预报地震的成功经历,这给了中国科学家很大的信心。陈骏表示,如何做好短期地震预报工作一直是我国科学家探索和实践的前沿阵地,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也需要向西方国家那样提高房屋的坚固度、抗震能力,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同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需要从各种渠道多了解地震应对及防范知识,做好家庭及个人的防震工作。
南京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陈骏校长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南京本地地震历史、地质状况和地震活动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科学分析。他介绍说,有地震记载史以来,南京本地分别于499年、548年和1712年发生三次破坏性地震。虽然三次地震烈度都不高,但是由于当时房屋质量差,因此仍造成较大破坏。“如果换做今天的房屋状况,破坏性会小得多”,陈骏说,总体上看,南京是发生地震较少的地区。
陈骏在科学分析南京地区深层地震剖面、浅层地震剖面、高分辨折射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得出了与南京地区联系密切的郯庐断裂和江苏省主要活动断裂:茅山断裂、南京——镇江沿江断裂、南京——湖熟断裂、江浦——六合断裂、方山——小丹阳断裂、草场门——小红山断裂和定淮门——鼓楼断裂。这几条断裂都具有活动短、深度浅、不频繁的特点,且只有茅山断裂目前仍在活动中,其他都只在几十万年前活动过。
陈骏总结了南京地区地震活动特点:次数少、频度低、强度小,多为浅源地震。因此,广大市民不必过份担心,南京不太会发生破坏性的地震。
灾区学生邀请陈校长去他们的新家园看一看
在学子与校长的互动提问阶段,来自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的一位07级地科院女生郭莹朴实而深情地讲述了家乡一年来发生的变化,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大地震发生不久后,都江堰很多板房都还没修好,许多乡亲父老仍住帐篷,大家生活比较艰苦”,她回忆道,“但是,今年寒假她回家过年时,许多人都已经住进了板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给予灾区人民房屋补助等”。她说,南京大学也给了她许多关心和资助,“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我的辅导员就打电话关心我的情况,让我非常感动”。她介绍说,“现在,我的叔叔阿姨已经回工厂上班,他们的孩子也在灾区板房学校上学将近一年了”。她真诚地邀请陈骏校长去她的家乡——世界著名文化遗产都江堰走一走,看一看,她来做导游。陈校长欣然接受邀请。
另一位来自地震重灾区的男生也用朴实的语言感谢社会和学校对灾区的关心,并真诚地说,“请大家放心,经过一年的建设,包括我家在内的灾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