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方成--锲而不舍建新塔一往情深追红日

发布于:2009-03-31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院言箴言:一生追逐太阳,锲而不舍探奥秘。 

【简介】方成,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8月10日生于江苏江阴。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天文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学》(英文版)期刊主编。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率先系统掌握与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并发展了整套的实用算方法和程序;在太阳活动体结构和大气模型、耀斑谱线不对称性和速度场、耀斑动力学模型和光谱诊断等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主持设计和研制了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创建了太阳塔实验室。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获法国巴黎天文台荣誉博士称号。    


追逐太阳    

方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就读于华东师大附中。那时他偏爱物理和数学,考试时总是满分。1955年进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方成从阅渎的大量同外资料中发现,许多国家为了加强太阳活动区的物理研究,都设计和研制了研究太阳的大型综合性精密望远镜——太阳塔,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却没有一座太阳塔。方成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祖国造太阳塔,实现零的突破。    

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教育部曾经请苏联专家来华商讨研制太阳塔事宜。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专家撤走以后,建太阳塔的事也不了了之。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等又是10多个春秋,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振兴科学的春天。方成教授和同事们一起又把设计和研制太阳塔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得到了省、市和校、系领导的支持。经过周密论证,详细测算,国家教委同意投资60万元。    

于是,他带领天文系的同事们日以继夜,精心设计图纸;认真选址,在南京孝陵卫旁征用了7.7亩土地。在江苏省、南京市计委的安排下,由南京市5个设备精良的大企业组织精兵强将,对望远镜进行光电和机电加工。建塔期间,他和天文系的几位老师经常吃住在工地上。当时,孝陵卫工地偏僻冷落,无水无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全然不顾,一心只想早日把太阳塔建成。为了节省费用,他带领天文系的老师们自己动手拉木头、搬砖头,苦活累活抢着干。就这样,以方成为首的课题组,在缺乏资料、经验和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历经10余年,1980年终于在南京东郊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太阳塔,为我国填补了一项空白。通过鉴定,这座太阳塔达到了国际七口径相近、非真空太阳望远镜的水平,是国内口径最大、质量最好的一台精密太阳望远镜。 太阳塔建成后,摆在面前的是观测和研究方面的许多难题。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他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出国留学考试,并顺利通过。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公派留学人员,于1980年到了欧洲最大的法国巴黎墨冬天文台学习考察。直到这时,他才第一次看到外国太阳塔的模样。两年间方成整天泡在这座天文台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潜心研究太阳物理的理论,并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沦,编制了一套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得到了国外专家的好评。    

1982年,方成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立即投人太阳塔的调试和观测、研究工作中。他和同事们一起对太阳塔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研究,还研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波段CCD二维光谱成像观测系统,使我国太阳塔性能大大提高。他同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建立了一整套实用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把太阳耀斑色球结构计算同自洽能量平衡计算结合起来;他们利用太阳塔的光谱观测资料,结合利用其他国内外太阳望远镜和卫星获得的资料,建立了太阳耀斑大气演化、白光耀斑、日珥、谱斑和太阳黑子的一批半经验模型,被国际上广泛应用,其中太阳黑子半影的大气模型被评为是近年来“对半影较内部分的最好的描述”;方成首次提出利用电离钙K线的光谱诊断耀斑大气动力学的方法,被评为“显然比迄今已发表的任何关于这个课课题的文献都要好”;还研究了耀斑高能粒子对太阳大气中氢和钙原子的非热电离和激发,提出了由光谱诊断耀斑非热高能粒子的方法,被誉为“非常出色的工作”;他们还发展了计算耀斑动力学模型的整套方法,建立了耀斑环和色球压缩区的动力学模型,发现耀斑色球压缩区不仅可以加热色球,而且还能解释长期令人困惑的耀斑谱线不对称性;首次提出用色球压缩区解释第1类白光耀斑和用太阳大气低层磁重联解释第2类白光耀斑和“埃勒曼炸弹”等的创新机制。在方成的指导下,他的学生陈鹏飞等人通过详细的数值模拟,提出前几年由卫星观测所发现的太阳上与日冕物质抛射相伴随的EIT波的新模型,指出EIT波源于闭合磁力线的不断打开过程,它不是以前通常认为的日冕物质抛射时产生的Moreton波的对应物。这些新观点和新模型为后来欧美科学家的观测所证实,并被国际上广泛引用。20多年来,取得了一批很好的光谱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国内首次获得的大环状日珥光谱扫描资料,几十套耀斑全过程多波段光谱资料,5个罕见的白光耀斑光谱资料,以及国内近百个耀斑的CCD二维光谱资料。    


情系金陵    

方成不仅仅对太阳一往情深,对生活了多年的古都南京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南京举办的“南京市沿江开发专题咨询会院士论坛”上,包括方成在内的多位在宁的中科院院士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南京市沿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与生态建设、城市规划与岸线利用、产业结构与布局等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和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在院士论坛上,方成代表中科院院士咨询调研组向南京市领导作了精彩的专题咨询报告,对南京市大学城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提出要调整大学城建设思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大学城。方成等院士的发言,得到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首肯:“院士们论述的话题正是南京沿江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十分巾肯。”罗志军表示,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搞好服务,不断加深I亏在宁院士之间的感情;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吸引院士的智力成果在南京就地转化,进一步加强与院士的合作,使沿江开发真正成为一件长远惠及南京600多万人民的大事好事。    


硕果累累 

锲而不舍对事业的追求换来了累累硕果。方成及其合作者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260余篇论文。方成主持研制的太阳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耀斑和日珥大气模型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主持的《太阳活动22周观测和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作为主要合作者参加的《太阳耀斑光谱诊断和日冕物质抛射物理机制的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太阳耀斑动力学模型和光谱诊断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全国唯一一名天文学奖得主。   

 方成师德高尚,为人帅表,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培养接班人呕心沥血。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6门课程,培养了1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让方成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在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有两名博士生已获得了国家科学基金,一位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和中科院优秀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另一位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家,还有一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方成不仅在学术上毫无保留地指导年轻人,而且存经济上、物质上竭尽所能去扶持年轻的天文学生。1996年,在方成的提议下,天文系没立了“戴文赛奖学金”,用以奖励学习和科研成绩突出的青年学生。当时,筹集的奖励基金数额不大,他就把自己积蓄的1万元捐献给“戴文赛奖励基金会”。方成每次出国讲学,总是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买教学科研设备和天文书籍,回国后捐赠给系里。方成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天文系所有的师生深受感动。1998年方成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由于方成在天体物理领域的深厚造诣和重大成就,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天文学界领军人,一生追逐太阳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也正如火热的太阳一样,在天文领域发出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