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融通一奇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顾毓琇先生
发布于:2008-11-21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顾毓琇(1902- ),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电机工程,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次年归国。1931年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后任教育部政务次长。1944年接替蒋介石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950年去美。在教育、科学、文化上均有建树,被认为是“文理融通一奇人”。现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江泽民、朱镕基访美期间均曾专程拜访过他。
多方殊荣加诸一身
现年九十六高龄的顾毓琇教授,字一樵,一九○二年诞生于风景秀丽的江苏无锡,中央
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也在这一年创建。他与中央大学天生有缘。他于一九四四年夏到一九四五年夏,担任中央大学校长。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为中央大学的鼎盛锦上添花,在中央大学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虑事周详,一举将学校西迁
陪都重庆,减少了辗转折损,院系及图书仪器设备齐全,加上云集一代名师,学术空气浓厚,因而学校得以迅速发展,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蜚声海内外。从一九三七年十月西迁重庆到一九四六年六月迁返南京的九年,是中央大学的鼎盛时期。
中央大学鼎盛时期内的历任校长罗家伦、顾孟余、蒋中正及吴有训,均已先后作古,现只剩下顾毓琇一支独秀了。
他任中央大学校长时,注重学术研究,尊重教授地位及其学术成就,并力谋扩充学校规模,改善教学环境,对系科的增设或调整,做了大量工作,使中央大学耳目为之一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因侍奉上海的老母,于同年八月十六日辞去中央大学校长之职,到地方任上海市教育局长。一九四七年七月,调任为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和中央干部学校合并后的政治大学第一位校长,并到中央大学兼课。一九五○年携眷赴美。
他对中央大学有著深厚的感情,中大人也时刻关心顾毓琇。一九四九年以后,南京的中央大学衍生成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十二所高等院校;台湾也于一九六二年恢复了中央大学。他于一九九二年专程到东南大学参加中央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在会上讲话结束前,还兴致勃勃地朗诵了他的诗作三首。他被聘为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并被选为中央大学校友总会及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一九九四年《中大校友诗鸿》社成立时,被聘为该社名誉社长。
科学造诣攀登高峰
他在驰名世界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进修时的博士论文是《运算微积以分析电机瞬变》;他所采用的变换由固定坐标移至转动坐标,为一突破,这种变数被称为‘顾氏变数’,他因而获得著名的兰姆奖章。他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回麻省理工担任客座正教授,对电机及电机瞬变分析,作进一步研究;以张量分析应用于电机瞬变分析,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从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对电机的分析,用非线性力学方法解决。按‘自动控制’为麻工教授哥登布劳所首倡,‘非线性自动控制’则为顾首先提倡,随即受到美苏等国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一九六二年苏联对太空研究有所进展,美国急起直追,在月球登陆,开太空研究的新纪元。他的非线性系统研究因之更加受人注意而潜力无限,它对今后人类认识宇宙其他星球,作用甚大。
一九五二年八月底,他应聘为宾夕凡尼亚大学客座正教授,两年后改为正教授,真到一九七一年退休。从一九七二年起,为该校电机系荣休教授兼系统工程系荣休教授。
他退休后,除频频回大陆访亲、会友、旅游、讲学、扫墓以及勤于笔耕之外,还不断参加在世界各国轮流举行的国际非线性振动会议,和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又要到台湾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他在国际科学界里有著崇高的威望,从一九四六年起担任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个人名誉理事,届届当选,连任到一九九六年,长达半个世纪。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当选为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与老友胡适院长重逢欢,叙离情互祝健康。一九六四年再度到台北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时,胡适已于两年前病逝。他含泪到中央研究院对面的胡适公园凭吊胡适之墓不胜感慨。一九七八年他再去台北时,胡适墓上新增墓碑一块,上面写道:‘…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又相隔十四年于一九九二年再赴台北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时,正值胡适诞生一百周年。胡长他十一岁,但到此刻,他比胡已多活了三十年。他在胡适墓前徘徊良久,良久,感慨更多更多。此行顾氏伉俪蒙李登辉先生及郝柏村先生的宴请,由清华大学校友会主持,热烈祝贺他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及其九十大寿。
越王之后书香门弟
中国江南顾氏家族乃越王勾践之后,族人中有三国时吴国的丞相顾雍及清代硕儒顾亭林。顾毓琇的父亲顾晦农,娶书圣王羲之的六十六代女孙为妻,有六子一女,毓琇排行第二。晦农长于法政和算术,为人急公好义。他在十九岁时,于《北山移文》中读到一个‘恒’字牢记在心。从此对经商锲而不舍,收益甚丰。并每天日记,从不间断。晦农的母亲秦氏爱好文学,善于作诗,对孙儿毓琇循循善诱,疼爱有加。晦农妻王氏则气概刚果,有咬著牙干到底的精神。顾毓琇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小便培养起端正的品行和浓厚的学术兴趣。首先日记有‘恒’,从中学开始到现在,八十年如一日。他执著追求科学和文学,谱写出绚丽的人生诗篇。有恒加勤奋,是顾毓琇成功之母。
一九一五年九月,具有远见的晦农送毓琇到留学深造机会最多的是清华学校读书。按美国于一九○八年决定将庚子赔款的半数还给中国开办学堂及派遣留学生赴美进修。一九○九年考送了梅贻琦、胡刚復、秉志等四十七人赴美。一九一○年第二批留美学生中有胡适、竺可祯、赵元任等七十人。一九一○年另有七十名学生进入清华园,经培训后于一九一一年赴美。清华学校成立于一九一二年,在一九一二年和一九一三年内,先后派赴美国的留学生又有近二百人。顾毓琇在清华学校内,由中等科而高等科而大学,勤奋学习八年之后,于一九二三年随同班同学梁实秋等乘轮去美。其三弟毓瑔,四弟毓珍,随之于一九二七年赴美留学。
他在清华一九二三级的同学还有吴景超、吴文藻、孙立人、赵敏恒等人。一九二二级的同学有梅贻宝,、潘光旦、陈石孚等人。一九二一级的有罗隆基、闻一多、沈宗濂、萨本栋、浦薛凤等人。上述清华人尔后均知名于世。
他在清华求学期间,适逢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开拓了他的眼界。科学和文学,他兼而爱之。文学中的戏剧,为他最爱。他开始用胡适首倡的白话文进行创作。一九二○年翻译短篇小说五篇。一九二一年续译短篇小说七篇并译戏剧两篇,在他的心中,从此点燃起戏剧的熊熊烈火。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他和闻一多、梁实秋等组织的清华文学社应时诞生,他为小说组组员兼戏剧组主席,同时担任清华戏剧社社长。一九二二年,他的戏剧处女作《孤鸿》四幕剧问世。次年,又写成《张约翰》三幕剧。
他以后赴美留学时,于潜心科研之余,大力戏剧创作,以写中国历史人物为主。一九二四年写《国手》三幕剧。一九二五年写《国殇》、《荆轲》、《项羽》及《琵琶记》四幕剧。一九二六年写《苏武》和《西施》两剧。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波士顿美术戏剧院上演了由梁实秋译成英文的《琵琶记》顾毓琇担任导演。演员有冰心、赵文秋、沈宗濂、梁实秋等。中国现代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缠绵感人的内容首次在美国出现,大开美国人的眼界,博得当地报刊一致好评。《琵琶记》以后还搬到纽约上演。波士顿向为音乐戏剧中心,中国戏剧的开拓者余上远和熊佛西当时均在纽约;因此,中国的国剧运动,实是这时从纽约和波士顿开始。
他于一九二九年学成归国后,担任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旋于一九三一年改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一九三二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电机系主任,一九三三年任工学院院长。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清华大学去到长沙,与国立剧专曹禺相遇,畅谈国事,共创抗战剧。他根据当时长沙被日机轰炸的情况写成《古城烽火》,曹禺则写《锐变》。此两剧连同《岳飞》、《苏武》等,以后均由国立剧专在重庆公演,轰动一时。
他于一九三○年在浙江杭州触景生情所写神话戏《白娘娘》,于深埋六十年之后,才于一九九○年由上海戏剧学院在上海公演,两年后又在新加坡公演,深得好评。也就在一九九○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顾毓琇戏剧选》,是对顾开拓中国戏剧的总结,将永垂中国戏剧史。
桂冠诗人遍游五洲
他于一九四一年定居重庆青木关蕉舍后,开始写中国古体诗词,时近四十岁,从此以后,诗兴洋溢,如汪澜巨浪,汹涌澎湃,不可阻挡。迄今半世纪多来,写就诗歌六千余首,词曲一千余首,逼近南宋多产诗人陆游八千余首的水准。
中国古体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形式工整有序,音韵优美悦耳,寓意含蓄味浓,是任何国家的诗歌所不能比拟的。他生于诗意浓郁的太湖边,儿时便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少时处在非凡的时代,有诗。壮年时,一个家庭,两个世界,更是诗题无限。他的足迹遍天下,朋友满朝野,有写不尽的诗。他的戏剧中有诗,他的小说、散文、传记中,无不充满诗情画意。他当前身体十分健康与画家夫人王琬靖同住在陈设古朴典雅的高楼里,伉俪情深男墨女描,夫唱妇和,其乐融融。他的诗远远没唱完哩!
他在五十五年的诗龄中,三天一小诗,十天一长诗。到一名地必诗,过一要事必诗。亲友寿,定有贺诗,亲友殒必有悼诗。他先后出版的诗集达二十多本,有《蕉舍吟草》、《海外集》、《樵歌集》、《松儿集》、《锡山集》、《莲歌集》、《冈陵集》、《梁溪集》、《惠泉集》、《太湖集》、《蕉舍词曲五百首》、《蕉舍诗歌一千首》。译诗《海滨集》。《和清真词及其他》、《蕉舍纪游三百咏》、《潮音集》、《长春集》、《和淮海词及其他》、《和唐诗三百零三首》、《和梦窗词及其他》、《齐眉集》、《耄耋集》、《土木清华》等,堪称包罗万象,美不胜收。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蕉舍诗词》,包括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九○年的部分诗作一千余首。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顾毓琇诗歌集》共收诗歌两千余首,其中有他的新体诗歌五首及用白话文翻译的诗歌一百余首。一九九七年二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顾毓琇词曲集》,包括八卷共一千零一首,代表他一九三八年到一九九一年五十四年的尝试结果。一九六一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十二册的《顾一樵全集》,只是总结他从事文艺创作四十年来的作品结集,并未列入科学、教育、社会、工业等方面的作品。他现在已从事科研八十年,从事文艺创作七十五年,未来的全面的《顾一樵全集》,将更加丰富多彩蔚为大观,足可传世。
顾毓琇满腹经纶,遍游五洲,思想开阔,理想崇高。他的诗极富时代意义,字里行间洋溢著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和对人类幸福未来的憧憬。他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的诗作《先父六旬纪念》中写道:
拨乱兴邦夙夜心,冰寒履薄凛渊临。波涛东海鲸鲵沸,烽火南疆盗寇侵。万里旌旗明指掌,满天星月叩灵襟。年年一掬孤儿泪,郁郁泷冈墓草深。
这首诗还显露出诗人成立同盟国的天才预见。果然三月之后,到同年十二月八日爆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旋即宣布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次年一月一日,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定共同宣言,为同盟国最后战胜德、日、义轴心国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他就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前夕,一度担任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到南京参加日本受降典礼,他为诗‘受降台筑紫金山,八载艰辛奏凯还。雪尽马关奇耻辱,功成观礼我随班。’爱国诗人感到无比欣慰。
诗人在‘一剪梅’《祝中华文化复兴》中,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浩荡长江卷浪花,大哉中华,美哉中华。黄河一泻倾天下,复兴文化,发扬文化。雪耀昆仑映日斜,易水悲笳,胡马鸣笳。巍峨五岳彩云霞,爱我邦家,护我邦家。’
诗人又在‘太空吟’《太空人登月初步》中,描绘人类科学日新月异,征服宇宙的号角已经吹响:‘鹏举鹰扬,月球初步,首航名曰哥伦布。青云直上若飞仙,喜见广寒宫里太空船。火箭升空,红尘抛去,十年努力齐心志,苍天罔极计征程,加顾地球映日放光明。’
顾毓琇现发表仅有的五首新诗《太空》中,言不离科学本行,心系进入太空纪:‘因为有了原子的分裂,物质便变成了能。这样的科学神秘,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到底是真理。太阳只是个星球,小天地、大宇宙,进入太空纪。’
我国是诗的国度,以诗会友,以诗联谊,蔚然成风。一九九二年六月,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恭请他的老师顾毓琇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江写一诗赠顾毓琇:‘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顾随即和一诗谢江泽民:‘海外欣逢米寿年,兴邦建国仗群贤。遥闻亚运精神健,日月光辉耀碧天。’
顾毓琇不但是科学家和教育家,还是戏剧家、文学家、音乐家和诗人。在当代科学家中,有如此文理双向高建树者,可谓绝无仅有,古今中外亦属罕见。
知者乐,仁者寿,顾毓琇和长他一岁的王婉靖于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在无锡老家结婚以来,心心相印,风雨同舟,早已渡过了宝贵的结婚满五十年的‘金婚’及满六十年的‘金钢钻婚’再过一年便是满七十年的‘白金婚’,再过六年,则达到人间极限的满七十五年的‘钻石婚’。
到那时顾是一百零二岁,王是一百零三岁。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对夫妇均属高龄而携手共渡‘钻石婚’的。
今天,两位老人的精力如此充沛,思维如此滢密周章,令人惊异和钦佩。他俩登上‘钻石婚’这个人寿高峰,大有希望,还可能再上一层楼。
他的长寿之道如何,顾毓琇在其近作《心中无事》一诗中指点得明明白白:
往事不堪回首之事莫生忧,
妄念不应再生之念更莫留。
长江万里长风至,
白云千载自悠悠。
韩柳文章崇气势,
苏辛词句尤清发。
但求超逸上青天,
便有光花焕日月。
春去繁花逐水流,
秋来落叶使人愁。
赏心乐事都随意,
五湖明月泛扁舟。
顾毓琇的诗词璀璨豪放,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一九七五年巴西人文学院赠顾以金质奖。
一九七六年,在巴尔的摩城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会长余松博士亲自赠他以‘国际桂冠诗人’的光荣称号。
本文作者为中大社会系三五级校友。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四日于重庆红岩村十四号二楼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