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院士风采--都有为

发布于:2008-04-10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都有为,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1988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天文物理系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纳米功能材料磁性的研究。与科研组的成员共发表SCI学术论文450余篇, 被2540篇SCI论文引用,编著(含合编)10本,获国家专利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荣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2000年及2003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200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988年底,都有为从美国回到南大,但实验室依然一穷二白。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纳米材料热的兴起,都有为研究的“超微磁性颗粒”也属于这一范畴。1992年,都有为凭借对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的积累,加之冯端院士的支持,成功地争取到国家“八五”“攀登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项目,上海硅酸盐所严东生院士与冯端院士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都有为拿到了实验室自建立以来的第一笔100多万元的资助。正是从这时起,都有为带领课题组在国际上较早地开始了纳米材料磁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995年,中科院固体所的张立德研究员与都有为出任“九五”攀登预选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1999年,都有为又拿到“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08子课题”。随着科研条件一天天地进入“小康”,都有为课题组也在不断地摸索前行,从“钙钛矿化合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到“金属与合金磁制冷材料”的研究,不断地产生新的成果,这些以SCI论文形式发表的成果都有着很高的引用率,其中单篇论文最高的引用率达142次。    “高温磁制冷机一旦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将会产生一场工业革命,这就是我们这些基础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动力。”    2004年,都有为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新型的氧化物磁制冷工质与隧道型磁电阻材料》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科研之路的严谨求实与都有为做人的谦和细腻相得益彰。重情义的他十分眷恋在人生旅途中曾经有缘相识的每一位朋友、同学以及与学生建立起的友谊,“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包蕴着每一阶段不同老师的汗水与期望,也是整个科研团队努力的结果。荣誉只代表过去,我们更看重未来的创新。”    目前,都有为的科研组已有6位教授、2位副教授、20余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年轻人为主、和谐而团结的研究团队。他热切地盼望着有更多的年轻学者、研究生加入他们的大家庭,共同开拓这片迷人的磁学领域。    现在,都有为课题组顺利进入新一轮“973项目”的研究,在纳米磁性材料诸多分支领域继续开展探索与创新;而他又在默默为课题组里的年轻人指引前行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