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得在激光器旁入睡--祝世宁
发布于:2008-04-03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1949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凝聚态物理学科主任。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非线性光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子晶体、非线性光子晶体和光学超晶格,微结构电磁材料和纳米光学,以及压电、铁电,包括陶瓷、单晶、薄膜和超晶格材料的结构,性能的表征及新物理效应的探索。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故事]今年年初,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消息,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闵乃本以及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等凭借“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赢得了中国自然科学界科研成果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今年58岁的祝世宁是一位“老三届”,对他来讲,影响他最深的就是他的老师闵乃本院士。“当初组建研究小组的时候,老师已经50岁了,我看到了他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的样子,更加激励了我,”祝世宁说,为了他们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研究小组的成员们默默研究、工作了19年之久。没有假期,没有周末,为了早日出成果,他还曾经整日整夜地做实验,累得在激光器旁入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7年,他们实现了两种波长(即两种颜色)激光的同时输出,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得以验证。“当时输出的激光非常微弱,像鬼火一样,但我们非常兴奋。”祝世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