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宁教授在光子晶体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物理效应
发布于:2008-04-03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本报讯 我校物理系祝世宁教授在光子晶体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散射诱导的非线性衍射,并通过这种效应成功产生出一种新型锥形二次谐波束。这一重要成果为微结构非线性光电功能晶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
这项工作提交到国际物理学界的权威刊物《物理评论快讯》后,由于漂亮的研究结果和重要研究价值受到审稿人的强烈推荐,并被编辑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该刊物的93卷、13期上,引起了关注。
非线性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人工微结构材料,是光电子领域里的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祝世宁教授采用图案极化方法制备出具有六方对称的二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利用光的散射信号和入射光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通常很弱的散射信号通过光的参量过程而得到显著增强。这一工作首次将诺贝尔奖获得者Bloembergen提出的准相位匹配理论应用于微结构晶体中光的散射与衍射研究,利用准相位匹配的光参量过程来放大光的散射信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为晶体中不同类型元激发和微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2)拓展了经典的喇曼散射、布里渊散射和固体内弹性散射的研究领域;3)这一发现还有可能在激光变频、光信息处理和量子光学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并为微结构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以及新型激光器件的研制提供新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