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黄土地的儿子——记新当选的学部委员郭令智教授

发布于:2008-04-03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 方延明 茫茫960万平方公里,绵延2万公里海岸线,巍巍昆仑,高高耸立的珠穆朗玛峰,你可曾知道,从古至今,有多少华夏儿女为探究您的历史,追寻您的未来,皓首穷经。新当选的学部委员、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郭令智,就是众多的求索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潜心研究板块地质学,人们称他是“黄土地的儿子”。 的确,在他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大山,不能没有板块,不能没有平川…… 1938年,当他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23岁的大学生时,就参加了西康科学考察团,历时三个月,走遍康定、道孚一带人迹罕至的草地、雪山、冰川; 1939年,他又到云贵高原考察地质; 1947年,他作为第一位科学家,历尽千辛万苦,取道越南,终于登上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对珊瑚礁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地质学事业。 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的郭令智,31岁时已是台湾大学副教授、台湾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1949年初,他赴英留学。在英期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曾使他夜不能寐,他决计不回台湾任教,便写信给在台湾的妻子,商议回大陆。1951年,妻子在友人的帮助下,带着4岁的儿子,冲破重重阻挠,取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他满怀热情地参加了长兴煤田地质调查、三门峡水库库区勘察。1956年,又参加南京长江大桥桥址的勘察选址。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作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进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60年代后期,板块理论的兴起在地球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也有人因此而困惑不解。郭令智是国内最早引进板块理论的地质学家之一。他认为,地球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现实主义原理。他和施央申、马瑞士等同事,结合华南大地构造实质,重新认识中国南部的地质情况、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 元古代地质时期是否有板块运动,在国内外地质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郭令智等人在华南首次发现8~14亿年前的板块运动和俯冲作用所形成的江南元古代古岛弧和沟、弧、盆体系,证实了华南确实存在着中、晚元古代岩石圈板块构造和运动,并成为在国际上最早比较完整地重建元古代板块聚合边界的典型范例,突破了以往中国板块构造限于显生宙的观念。他们还在华南发现了代表板块构造边界的蛇绿岩套、钙碱性岛弧火山岩,岛弧复理石、构造混杂岩以及大规模的推复构造,系统地提出了华南从元古代至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和碰撞的构造格局,且最终创立并完成沟、弧、盆体系,为阐明大陆地壳增长趋势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这一理论,尔后在华南、川西、东秦岭和东天山的科研工作中都得到证实,为在中原地区寻找矿床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令智等专家,运用板块理论提出:由于太平洋板块运动,从而形成了今天环太平洋西岸,由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岛组成的一条弧状岛弧,以及由大陆和这一岛弧地质而形成的黄海、东海、南海等弧后盆地。这一见解的提出同时也科学地解释了黄海、东海、南海珠江口、北部湾大陆架油气盆地内含有陆相沉积的成因,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在研究弧后盆地特征的基础上,郭令智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A”型俯冲(逆冲推复)活动,在时间上的相关规律和前陆盆地的形成机理,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挤压伸展复合型前陆盆地的新类型,为寻找油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在“江苏下扬子地区大地构造与区域构造特征及中古生界含油气远景预测”课题的研究中得到充分发挥。下扬子地区是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长江下游的交界处一带。他们首次确定了下扬子地区为一个发育形态多样的逆推复构造结构,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存能力。对油气的运移、圈闭、保存、集储、成藏都极为有利,是一个极富开发远景的富集海相碳酸盐油气藏。同时还结合沉积相带、生储盖等条件,提出以苏南宜兴、无锡为主的太湖一带和以南通为主的如东一带为最有希望的主要勘探区域,并划分了四个区带,为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三角洲的油气开发工作添虎翼之功。最新三省一市勘探结果表明,已经钻探的300多眼井,几乎井井见到油气显示。 地体构造研究是板块构造研究的新发展,郭令智在这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从1984年开始,他就倡导把地体构造应用于地质实践,并在华南、秦岭、天山以及日本列岛等地进行了系统研究,廓清了许多大陆造山带内部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地体对大陆地壳增长的特殊作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地体构造理论。 不知足者常进取。90年代,他又将地体构造研究从几何学的成因分析发展到碰撞运动学和板块动力学研究的新方向,填补了国内空白,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岁至晚年,郭令智教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已至,仍敏锐地捕捉新问题,瞄准国际前沿。80年代以来,他先后到日本、美国、法国、泰国等地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扩大中国地学的影响,为把有中国特色的地学理论推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有6项成果获省和国家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他培养了14名博士生、博士后,这些学生的工作都非常出色,有的已经成为国内地学界的佼佼者。 去年12月29日,中科院公布了新当选的学部委员名单,郭教授成为全国地质界新当选的四位学部委员之一。他的许多朋友、学生都纷纷打电话、写信向他祝贺,许多记者也前往采访。当我应约来到老人家的住所时,接受采访的他是那样平静,平静得像没发生什么一样。起身告别时,他告诉我:“我这一辈子都是和地球打交道,我是属于黄土地的!” 是呵!这就是郭令智,一位老地质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一位大地儿子的博大情怀! 1994年1月2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