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为学严谨为人宽厚——记特聘教授吕建博士

发布于:2008-04-03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35岁时就评上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60年出生的青年计算机学者吕建教授可谓年轻有为。他很“简单”地把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三条:名师、机遇和辛苦。   “名师”首先是著名计算机学家徐家福教授,徐教授最大的特点是严格,“道德文章”是徐教授这样的老一代学者为人为学为师的准则。徐教授带了20多个博士,因为各种原因被他淘汰的就有近10个,与吕建同时攻读博士的有4人,而最终只有吕建获得了博士学位。吕建每一次做论文,从整体框架到标点符号,都被要求改许多遍。经过严格的训练,吕建不仅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严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的学者。此外,给予他特别辅导的小学老师以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高访时的克利夫·琼斯教授都为他的成长、成功倾注了心血。吕建教授正是借助这些“人梯”才在计算机科学界越攀越高。    “机遇比较好”是吕建的另一个感受。高中一毕业就赶上了文革后首次高考,十年浩劫搁误了许多人的青春,命运女神却及时向他敞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并且将他送上了计算机软件科学这样一个新兴而前途无限的学科。不管从国际趋势、国家战略还是产业发展角度,计算机软件都将成为改变人类历史的革命力量。“处在这个机遇下,人就容易成长。”    老师和机遇都是外因,而外因都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吕建来说,内因很简单,就是“辛苦”。可谁知道,为实践这简单的两个字,吕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寂静的机房渡过了多少个长夜!长期辛劳的工作侵蚀了吕建的躯体,在他攻博期间,积劳成疾,病情最严重的时间医院甚至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而他硬是挺了过来。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然而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核心部分的软件技术,发展现状却远远落后于硬件技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软件开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费时低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软件设计自动化就可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生产率、增加软件可靠性。吕建在徐家福教授的指导下,勇敢地闯进软件自动化领域。他先后参加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XCY及其编译程序”、“系统程序设计语言XCY-2及其编译系统”和“软件自动化系统NDAUTO”的总体设计和实现工作。在“自学习软件自动化系统NDSAIL”的总体设计和基本算法学习机制和构作之中,他与同事们一起创造性地将机器学习技术用于软件自动化系统之中,使之具备智能,为软件自动化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该成果获1993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英国曼彻斯特做高级访问学者时,他在软件自动化领域继续深造,拓广了琼斯教授提出的著名的VDM方法,受到了琼斯教授的好评。    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生活方式,也向陈旧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方式提出了全新挑战,现有的几种主流软件设计方式均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约束了网络应用的构建和推广。而基于Internet的移动Agent计算机模式可以实现数据、代码和计算的同时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网络适应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吕建教授担任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后,将研究的重点转入这一领域,他领导科研小组在系统地研究了移动Agent系统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移动Internet的移动Agent系统Mogent。他们采用了关键技术突破、实用系统集成、典型应用推广的研究方法,在Agent核心的技术上有所突破,在系统研制上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在典型应用上有所实践。因为他作出的突出贡献,国际计算机软件界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著名杂志《Communications of ACM》特邀其撰文,此文于2000年10月正式发表。国内外同行纷纷来电来函表示祝贺。    天道酬勤,吕建的付出也获得了丰厚回报。他参加或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高技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美合作项目十余项,在计算机软件界的众多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吕建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以及光华科技三等奖一次。合著学术专著两部,其中学术专著《软件自动化》获国家教委学术著作优秀奖和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90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进入“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7年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2000年被南京大学聘为特聘教授。    在导师徐家福教授的指导下,自1987年以来,吕建积极参与863的各项活动,并在1998年至2000年担任了863高技术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成员,分管软件专题的工作。在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一年有一半时间奔波于北京和全国各大软件基地之间,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目标产品研制、创新机制探索和重大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方面进行工作,还积极参加软件发展战略研讨和863成果宣传,共同为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描绘战略规划和发展蓝图。他作出的工作受到科技部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1995年5月,吕建从徐家福教授手中接过担子,开始担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薪火传,为了把实验室建设好,当时在国内还不是很有名气的吕建在实验室开放、内部管理、团结本系科研力量、协调各方面资源、拓展实验室发展的外部空间等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为实验室发展确立了长远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最近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获得好评。    做学问认真严谨,吕建教授对待学生却非常宽厚,可以说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位学生踢足球摔断了腿后,有一个月时间,吕建每天都提着一个瓦罐上班,罐里是特别为学生熬的鱼汤、排骨汤。这一罐罐汤内凝聚了多少师生之情!学生们普遍感觉实验室象一个大家庭,不管是学术问题还是生活琐事都能得到吕老师的热情帮助和妥善解决。    从徐家福先生那里所学到的,吕建教授又将其无偿地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南大。 (成银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