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发愤著书的结晶——《程千帆全集》

发布于:2008-04-03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凝视着墨香犹浓的十五卷本《程千帆全集》,我真是百感交集。回想起两年半以前,程先生把编纂《全集》的任务交给我时,他虽已老态龙钟,但思维仍很敏捷,谈笑风生。经过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王亚民、潘海鸥等先生与南京大学“程门弟子”的共同努力,《全集》终于以朴素淡雅的精装本印出了,而程先生却已与世长辞,他竟没能亲眼看一看这部凝聚着他一生心血的煌煌巨著! 程先生一生坎坷。他年青时家境贫寒,考取金陵大学的化学系后因为无力交纳学费而改上收费较少的中文系。大学毕业后遇日寇侵略而流离失所,一岁数迁。然而他天资颖悟,又勤奋好学,所以很早就学有所成。收入这部《全集》的文章始作于他23岁时,而他的第一部专著《目录学丛考》则出版于他35岁时,就是一个明证。1949年,年方36岁的程先生时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他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他写出一系列新颖可喜的论文,并胸有成竹地准备在教学与学术两方面大展鸿图……然而,转眼之间,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降临了。鲠直敢言的程先生顷刻之间成了武汉地区的“大右派”,长达20年的磨难从此接踵而至。这位曾经声明“最大的野心就是当教授”,而且已经成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著名教授的人,却再也不能走上讲坛了。这位决心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生,且视学术为生命的学者,只能到资料室去整理卡片。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家被逐出武大的特二区,迁至九区码头,住进一间废弃已久的湖边小屋。更难以忍受的是,程先生与他的家人必须忍受人们的白眼与侮辱。过去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人还私下称他为“先生”,多数学生则直呼其名。无知的儿童成群结队地前来喧哗叫骂,甚至乱抛石块,砸碎门窗。即使连这样的环境,也不许程先生安身下去。他被发配到远离武汉的沙洋农场,种地、养年、养鸡……。他甚至学会了给牛接生,曾成功地接过五次。几十年后,当我陪他在南京的玄武湖畔散步时,他看到一块碧绿的草地,还自言自语地说:“这些草够五头牛吃一天了。”艰苦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多么难忘的烙印!然而,即使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程先生也没有丧失对人生的信念,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可以为祖国服务。当时的沙洋农场有一个图书室,里面没有多少书,但倒有一套中华标点本的晋隋八史。程先生如获至宝,他白天劳动、挨斗,晚上就细细地阅读这套书。这是无声的抗争,是程先生用实际行动对那场荒谬的政治运动所作的批判。当年苏东坡多次被贬到荒远之地,然而他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辉煌。他晚年作诗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语的政治含义也许是自嘲,但就东坡的文学事业而言,黄州、惠州、儋州确实是他创作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东坡在贬谪生涯中傲高苦难,坚持读书作文,就是对黑暗势力的有力抗争。程先生在沙洋的行为是否有意学习东坡,我不敢断言。但我相信他在精神上是与东坡心心相印的:在那个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行吟泽畔的屈子、忧国忧民的老杜固然也能给人以激励,但东坡式的嬉笑怒骂则是更有效的抗争手段。程先生虽然没有能在流放生活中实现创作的辉煌,但毕竟没有完全虚度光阴,毕竟没有中断对学术的思考,从而为自己在日后重创学术辉煌作了切实的准备。  中国自古就有“发愤著书”的传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当年在遭受极其严重的打击后,就是以这种精神支撑自己写完了史家之绝唱——《史记》。然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竟连这种传统所赖以存在的土壤也不复存在了。在反右、文革时期,那些失去人生自由、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处于“不许乱说乱动”的艰难处境中,哪里还能著书立说!可是暴力能够禁止人们的言论,却无法牢笼人们的思想,优秀的知识分子仍然以各种隐蔽的方式进行着“发愤著书”的活动。程先生当时虽然不能操笔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于是,一旦阴霾散去,大地春回,程先生的思考结果就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了。收在这部《全集》中的16种著作(第8卷包括《唐代进士与文学》和《古诗考索》两种),虽然大多写定于程先生的晚年,但是它们的酝酿、准备却正是在他遭难时开始的,所以它们在整体上应被看作是发愤著书的结果。 莫励锋“发愤著书”是以整个生命铸成一部人生的巨著,这样的著作中所蕴含的生命激情是常态的论著难以拥有的,它们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也是常态下的论著所难以企及的。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引尼采之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我觉得对于重要的学术著作,也可作如是观。《程千帆全集》在学术上的造诣,我不敢妄评。但我坚信,这部以整个生命铸成的著作一定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也坚信,广大的读者在读这部书时,除了得到学术上的启迪外,还将从中受到生命激情的感染。 莫励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