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媒体报道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

发布于:2007-04-17    来源:互联网   文章阅读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匡亚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十二时四十五分在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匡亚明同志在七十余年的革命历程中,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的事业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匡亚明同志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和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都有卓越的建树。为党的宣传、理论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不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是我国教育界和思想理论界的一大损失。 匡亚明同志1906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士镇一个塾师家庭。青少年时期就忧国忧民,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如饥似渴地追求革命真理。他17岁时去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4年参加革命活动.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6年上半年被苏州第一师范开除。同年夏,由恽代英同志推荐,考入当时以红色堡垒著称的上海大学。1926年8月加入共青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党的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并当选为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其间1927年秋曾以团江苏省委特派员名义参加领导震动一时的宜兴秋收起义。1931年和邓中夏同志一道任中共沪东区<前锋报>编辑,1932年任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合办的公开报纸——上海<日日新报>主笔。这一时期,他既发表了大量揭露黑暗、呼唤光明的战斗檄文,也撰写了许多研究传统思想文化的学术文章,同年秋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1933年春任上海市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十二年中,匡亚明同志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被捕四次,在狱中关押四年余.,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一次被捕,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由中共南京八路军办事处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同志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编辑,中共中央社会部(延安)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华东局党报<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在这一时期,匡亚明同志撰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翻译出版了列宁的<农村工作论文集>: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争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言传身教,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宣传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同志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为开创建国初期党的宣传、理论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1954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建制。匡亚明同志多次申请到教育战线工作。翌年,经组织同意,匡亚明同志调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63年调至南京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长。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文革”开始之初,匡亚明同志即成为全国范围内首先被打倒的对象之一,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他被剥夺了工作、学术研究的正常权利和人身自由,遭到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摧残和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定自己的信念,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 1978年,匡亚明同志被平反并恢复了南京大学的领导职务。他以饱满的热 情、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的领导工作中.为拨乱反正,为南京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79年l2月匡亚明同志当选为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2年,他辞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的职务.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3年4月当选为江苏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1年6月,匡亚明同志又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团结和组织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专家学者,制订古籍整理出版“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匡亚明同志既是一位有功于中国革命事业的老共产党员、老干部,又是一位对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他在高等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革命家的胆略.为培养人才、开拓高校的新局面、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建立了卓著业绩。匡亚明同志尊重知识,爱才惜才,一贯坚持依靠教师办学的指导思想,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匡亚明同志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改革开放初期,他率领我国第一个大学校长代表团访问日本、美国,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对外交流。他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成为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宝贵财富。 匡亚明同志一生好学不倦、著述不辍。始终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素质为己任。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他从第一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以耄耋.之年,主编大型图书撰著项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对从孔子到孙中山共二百多位中国思想家进行系统评述、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并率先亲自撰著《孔子评传》。这一本世纪最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得到了中央和江苏省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匡亚明同志主编这套丛书对于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繁荣文化学术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匡亚明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立下了不朽功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优秀的思想品德。他集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于一身,一贯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学习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实的理论功底铸就了他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革命胆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他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明辨是非,不徇私情;他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历来崇尚俭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至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宣传、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o.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 我们深切怀念匡亚明同志,要学习他毕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崇高革命精神;学习他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学习他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匡亚明同志永垂不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