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简介
黄侃(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号量守居士,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与同学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议论时政,畅谈革命。1905年,他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故人子”,给予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年,他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秋,归国组织反清活动。1911(清宣统三年)初,黄侃在武汉参加“共进会”与“文学社”的反清活动,写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江汉震动,革命士气为之大震。民国建立,黄侃在上海主办《民生日报》。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