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简介
山东寿光人, 1936年1月出生。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次年转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本科毕业,继读研究生三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被聘为教授,曾任中文系系主任(1986—1988)、南京大学副校长(1988—1993)。现为文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兼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与人合作)、《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与人合作)(此书曾获得全国文科优秀教材特等奖)、《田汉传》(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戏剧艺术十五讲》(此为全国通识教育名家系列教材)、《中国当代戏剧史稿》(获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戏剧与时代论文集》在学术界影响较好。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
出版著作
1、《南国社述评》,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与流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2、《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历史意义》,收入《左联时期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 1960 江苏文艺出版社
3、《太平天国史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1
4、《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册)》(与郭志刚等合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5、《<乐记>是我国最早的美学专著》,收入《乐记论辩》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6、《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07
7、《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戏剧卷》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8、《当代戏剧仍面临“开启民智“的重任》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话剧研究 No. 1 1990
9、《新时期小说研究》序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10、《文学与历史》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1
11、《陈白尘创作历程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05
12、《田汉传》 1996.12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3、《田汉全集》前言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1.04.21
14、《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序 岳麓书社 2001.05.21
15、《跬步斋读思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07.21
16、《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收入《中国文化与科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07.01
17、《戏剧与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02
18、《戏剧艺术十五讲》(与马俊山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3
19、《弦歌一堂论戏剧》(董健、陈白尘指导的研究生 45 人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20、另外,主编大型工具书《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南京大学出版社)。
发表论文
1. 董健 梁淑安 《吟风阁》杂剧评价商榷 1965.12.05 光明日报
2. 简论文艺创作与真人真事 1977 江苏文艺 No.2
3. 董健 吴新雷 传统戏曲推陈出新的成功典型 1978.01.04 新华日报
4. 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1978.12 钟山 No.3
5. 姚雪垠的历史观和李自成形象 1978.12 南京大学学报 No.4
6. 论建国后老舍的话剧创作 1980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No.1
7. 对生活和艺术的探索精神 1980.05.28 人民日报
8. 谈《杜鹃啼归》的新意 1980.10.13 新华日报
9. 谈《内奸》的艺术构思 1980.12 语文教学通讯 No.12
10. 谈陈白尘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 1981 江苏戏剧 No.6
11. 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现实倾向性 1981 钟山 No.3
12. 剧本分析漫谈 1981.03 中学语文教学 No.3
13. 他深知农民的心—谈小说《水东流》和《陈奂生转业》 1981.07 雨花 No.7
14. 论田汉话剧《孙中山之死》 1981.10 剧本 No.10
15. 论高晓声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1981.10 文学评论丛刊 No.10
16. 从小院到小井—话剧新人李龙云的成长 1981.11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7. 对《红旗谱》思想和艺术的再认识 1981.11 新文学论丛 No.3
18. 高晓声小传 1982.04 作品与争鸣 No.4
19. 董健 凌焕新 雨花得奖小说漫评 1982.06 雨花 No.6
20. 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期问题 1982.10 当代文艺思潮 No.3
21. 陈白尘和南京大学“47号工场“ 1983.02 戏剧报 No.2
22. 历史新时期的陈白尘 1983.03 戏剧界 No.3-4
23. 陈白尘创作历程简论 1984 南京大学学报 No.4
24. 田汉与现代派问题 1984.01 戏剧论丛 No.1
25. 《升官图》和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1984.02 戏剧艺术 No.1
26. 昆剧《玉簪记》的改编 1984.02 江苏戏剧 No.2
27. 自我·忘我·创作个性 1984.03 雨花 No.3
28. 电影《复活》观后 1984.04.25 新华日报
29. 论陈白尘话剧《大地回春》 1984.05 抗战文艺研究 No.2
30. 从《末婚夫妻》到《结婚进行曲》 1984.06 新文学论丛 No.2
31. 论陈白尘30年代的小说 1984.08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No.2
32. 关于十七年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1985 文学论丛 No.5
33. 评中篇小说《拂晓前的葬礼》 1985 钟山 No.1
34. 从悲剧性毁灭中复活 1985 青春 No.8
35. 淡墨绘人生柔性写心曲 1985 青春丛刊 No.2
36. 从抨击官僚政治到反对极左思潮 1985 江苏戏剧 No.4
37. 田汉剧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1985 剧艺百家 No.1
38. 论陈白尘的《云梦断忆》 1985.01.31 光明日报
39. 从民俗画卷看历史风云—李龙云话剧创作的特色 1985.06 《中国当代剧作家研究》(第1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
40. 一颗未成熟的香果 1985.09.06 南京日报
41. 历史的转折与戏剧的命运—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看今天的戏剧危机 1986 南京大学学报 No.4
42、苏联电影点滴见闻 南京日报 1987.09.11
43、陈白尘剧作的两种可贵精神 剧艺百家 No.2 1988
44、访苏观剧杂记 戏剧报 No.1 1988
45、关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 江海学刊 No.2 1988
46、现代意识与现实主义的开放和深化 新华日报 1988.02.03
47、商品经济与失魂落魄的文学 南京日报 1989.03.02
48、端正社会科学研究的学风 中国高等教育 No.6 1990
49、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戏剧艺术 No.4 1991
50、论中国戏剧理论的基本建设 戏剧艺术 No.3 1991
51、影观众的隋性心理与新奇意识(与景志刚合写) 艺术百家 No.4 1991
52、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礼乐“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08.27
53、论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文学评论 No.5 1979
54. 加强高校文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1992.01 教育管理研究
55. 《翠微集》序 1992.07 剧影月报,《翠微集》南京大学出版
56. 论北京人艺的文化生态 1993 戏剧艺术 No.2
57. 戏剧应在文化市场竞争中焕发新的活力 1993.01 上海戏剧
58. 戏剧艺术与文化生态问题 1993.03 剧影月报
59.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序 1993.12 《中国话剧研究》 文化艺术出版社
60. 小剧场 大希望 1994 戏剧艺术 No.1
61. 论中国现代戏剧“两度西潮“的同与异 1994 戏剧艺术 No.2
62. 呼唤喜剧精神 1994 剧影月报 No.4
63. 论礼乐精神的文化价值 1994 南京大学学报 No.2
64. 《京都纪事》得失谈 1994.02.27 南京日报
65. 《中国现代喜剧观念研究》序 1994.07 北师大出版社
66. 悼陈白尘 1994.07.04-06 大公报(香港)
68. 让戏曲成活在电视里 1995.08 剧影月报
69.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序 1995.09 江苏文艺出版社
70.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学丛书》总序 1995.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1. 学术呼唤异论:《求索与反思》序 1995.10 漓江出版社
72. 我写《田汉传》 1996 书与人 No.4
73. 谈小品—序《徐新华的小品集》 1996 剧影月报 No.6
74. 评《早年周恩来》 1996.06.16 中国文化报
75. “精品“必须从佳作来 1996.07.16 文化参考报
76. 诗人田汉之恋 1996.10.05 文汇电影时报
77. 谈人文学科的学风问题 1996.12 书与人 No.6
78. 从维也纳到罗尔茨堡—访奥随意录 1997 百花洲 No.2
79. 九十年代话剧文学反思 1997 艺术百家 No.3
80. 谈“文化眼光“ 1997.01.14 服务导报
81. “樱桃园“情结 1997.01.29 新华日报
82. 自然率真才是好文章 1997.02.25 现代写作报
83. 来一点“麈谈“的清醒 (谈评剧) 1997.03.03 服务导报
84. 论中国当代戏剧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英文)-维也纳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1997.05 收入英文版论文集公开出版
85.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86. 告别“花瓶”情结《钟山》2000年第1期
87. “保尔热”中的冷思考《博览群书》第8期2000年
88. 现代文学应该是“现代”的《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89.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东方文化,2001.02.01
90.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戏剧,南方文坛,剧影月报,2001.02.21
91. 江苏短篇小说五十年,江海学刊 ,2001.04.20
92. 接近曹禺的灵魂,广东艺术,2001.06.21
93. 田汉,我,小田与《狂飙》,中国戏剧,2001.08.20
94. 话剧研究要补课,社会科学辑刊,新华文摘,2001.08.20
95. 推荐《歌德谈话录》,中华读书报,2001.08.23
96. 《曹禺剧作的深层结构》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21
97. 再论五四传统与戏剧现代化,南京大学学报,2001.10.21
98. 一个“世纪人物” ,中国图书评论,新华文摘,2001.11.20
99. 与作家平等对话,文学报,2001.12.21
100. “玩屋”丧志,钟山,2002.02.22
101. 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02.22
102. 跬步斋看电视,中国电视,2002.03.22
103. 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戏剧艺术,2002.05.22
10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2002.05.22
105. “立人”为大学之本,文史知识第5期,2002.05.22
106.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 ,社会科学报,2002.06.06
107. 戏剧评奖与“趣味的腐化”,文艺报,2002.06.13
108. 推荐《苦闷的灵魂》与《文坛三户》,中华读书报,2002.09.25
109. 告别评论缺位的时代,《文艺争鸣》第1期,2003.02.01
110. 《古典的阐释》与大学里的戏剧研究,《 戏剧文学》第2期,2003.03.01
111. 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长白学刊》第2期 ,2003.03.01
112. “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与“民族精神”吗?,《文艺争鸣》第4期,2003.04.01
113. 论剑华山一条路,《文学自由谈》第6期,2003.06.01
114. 评论自由与自由的评论,《评论》2003年卷(中),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09.01
115. 戏剧性简论《戏剧艺术》2003年第6期
116. 看图识文忆白尘《人民日报》2004.06.06
117. 春来随笔《钟山》2004年第4期
118. 门外影谈《剧影月报》2004年第3期
119. 当代文艺的“时代病”:虚假与平庸《现代快报》2004.10.15
《 陈白尘仙逝十年祭 》,《 艺术百家 》 2004年第3期
《〈鸡鸣丛书〉总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
又: 董健教授与陈白尘先生指导过的硕士生、博士生45人于2005年出版了论文合集《弦歌一堂论戏剧》,每人有一篇谈戏剧的文章入选。
获奖情况
1.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与郭志刚等合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表彰奖 1986年
2.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与陈白尘等合著)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一等奖 1991年,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3. 陈白尘创作历程论 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等奖 1988年
4. 论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5年
5.《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曾获中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6.《田汉传》曾获中国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奖
7.《陈白尘创作历程论》曾获中国话剧研究理论专著奖。
8.《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9. 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2006年)
讲授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戏剧家专题研究
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
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2005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