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简介
戴子高,1964年11月生,江苏海安人。1990年,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硕士毕业。1993年在南京大学获天体物理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973项目天文口第三子项目负责人。 1996.06-1997.04,两次赴香港大学物理系访问。
研究方向:理论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包括中子星物理、奇异星物理、脉冲星辐射、超新星爆发机制以及γ射线暴。 一 、主要研究成果 1.研究并提出γ暴的相变模型; 2.首次提出超新星核区从核物质到奇异物质的相变机制; 3.提出硬X射线暴GRB J1744-28的奇异星模型; 4.提出γ暴余辉的致密介质模型和脉冲星能量注入机制; 5.首次提出γ暴余辉的星风模型。已有40篇SCI论文发表(含Science 1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3篇)。1996年“奇异星及其观测效应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访问香港大学;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或邀请报告。 现为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物理天文学组成员。
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和重大基金项目,例如:1998年任两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天体物理中的高能过程”和两项重点项目。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三位(黎卓、吴雪峰、俞云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性成果包括:(1)在伽玛暴方向上提出了研究其起源和中心引擎的新途径,即从星风介质揭示长伽玛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预言了余辉光变曲线平台并揭示伽玛暴的中心引擎是强磁场毫秒脉冲星,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提出短伽玛暴的晚期X射线耀发产生于双中子星并合后的毫秒脉冲星表面磁重联机制;(2)在宇宙学方向上提出了研究暗能量和星系际磁场的新方法,即用伽玛暴发现了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参数范围,获得了星系际磁场依赖的次级伽玛辐射能谱;(3)提出了重复快速射电暴的脉冲星-小行星带碰撞模型和非重复快速射电暴的双中子星并合模型。这些成果不仅被发表在国际著名评述期刊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Physics Reports、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的10篇综述文章多次系统引用,而且得到包括Roger Chevalier等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甚至被大量观测验证和广泛应用,还被大篇幅写入Springer和Cambridge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
获奖情况
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2和2010年分别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均第一),
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7年获中国天文学会“黄润乾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奖。
培养的博士生中有4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持过天文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伽玛暴973项目。
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共三届)和江苏省天文学会理事长。
讲授课程
《理论天体物理》(本科生)
《中子星物理》(本科生)
《致密星物理》(研究生)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9503001,“中子星物态与观测研究”,起止时间:1996.1-1998.12,主持。
2) 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起止时间:1997.1-2001.12,子课题组长。
3) 国家973计划,NKBRSFG19990754,“星系形成与演化”,起止时间:2000.1-2004.12,子课题负责人。
4)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基金,10221001,“天体物理中的高能过程”,起止时间:2003.1-2008.12,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0233010,“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起止时间:2003.1—2005.12,主持。
6) 国家973计划,2007CB815404 ,“高红移宇宙的观测”,起止时间:2007.9-2011.8,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0873009,“Swift和Fermi时代伽玛暴余辉、高能辐射和能源研究”,起止时间:2009.1-2011.12,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1033002,“伽玛射线暴与相关天体物理问题研究”,起止时间:2011.1-2014.12,主持。
9) 国家973计划,2014CB845800,“伽玛射线暴与相关前沿物理研究”, 起止时间:2014.1-2018.8,主持。
10)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1573014,“快速转动磁星的暂现源研究”,起止时间:2016.1-2019.12,主持。
11)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A0402600,“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CRAFTS)”,起止时间:2018.1-2022.12,参加。
12)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1833003,“短伽玛射线暴及其天体物理问题研究”,起止时间:2019.1-2023.12,主持。
任职情况
2003-至今, 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物理天文学组成员
1999/3 - 至今,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
1996/3 - 1999/2,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副教授
1995/6 - 1996/2,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讲师
1993/7 - 1995/5,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博士后
学术经历
1993/6 - 1995/5,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1990/9 - 1993/6,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博士
1987/9 - 1990/6,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核物理专业,硕士
1983/9 - 1987/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辐射防护专业
新闻报导
《自然·通讯》和《自然·天文学》报道我院张彬彬副教授、戴子高教授课题组在引力波事件及伽玛射线暴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破解伽玛暴谜团的快乐舞者——记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戴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