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简介
王牧,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1年获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2003年、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间三次出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4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现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结晶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会理事、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pplied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等刊物的编委。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 (1999年)。200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因“晶体生长机制与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王牧在晶体生长物理学的传统学科里,从近平衡条件下晶体生长机制和远离平衡条件下时空自组织现象出发,揭示了表面张力对流和电致对流对晶体生长的效应,发展环境相中的传输理论;提出了传输限制生长系统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非平衡条件下的晶体生长形态学与动力学,将传统的晶体生长与非线性物理紧密结合起来,为微结构自组织生长技术提供物理基础, 并开展了微纳金属结构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表面等离激元学的研究。王牧完成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1篇,Phys. Rev. Lett. 8篇,Phys. Rev.系列25篇。 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及晶体生长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Pattern formation and pattern selection Self-organized growth mechanism In-situ optical microscopy, SPM and SEM Phase separation and related 1962年12月生。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南京大学学士(1984)和博士(1991)学位。1992-1994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固体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结晶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凝聚态结构与动力学委员会(C5)委员;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编辑,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编辑等。他于2004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 2001-2003年和 2005-2009年任973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因“晶体生长机制与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2007年间还担任了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顾问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王牧从晶体生长物理学出发,在近平衡条件下晶体生长机制和远离平衡条件下时空自组织现象研究中,揭示了表面张力对流和电致对流对晶体生长的效应,发展环境相中的传输理论;提出了传输限制生长系统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非平衡条件下的晶体生长形态学与动力学,将传统的晶体生长与非线性物理结合起来,为微结构自组织生长技术提供物理基础, 并开展了金属微纳结构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Nature 1篇,Phys. Rev. Lett. 8篇,Phys. Rev.系列30余篇,Advanced Materials 5篇. 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March Meeting)、材料研究学会年会(MRS)、戈登研究会议(GRC)等序列会议做邀请报告20余次。
发表论文
1. Mu Wang, W. J. P. van Enckevort, Nai-ben Ming and P. Bennema, Formation of a mesh-like electrodeposit induced by electroconvection,Nature, 367, 438 (1994)
2. Mu Wang, Xiao-Yong Liu, Christina Strom, Nai-ben Ming, Piet Bennema,Anisotropic Nucleation-Controlled Aggregations in Crystallisation in Gels,Phys. Rev. Lett., 80, 3089 (1998)
3. Mu Wang, G. Wildburg, J. H. van Esch, P. Bennema, R. J. M. Nolte, and H. Ringsdorf,Surface-tension-gradient-induced pattern formation in monolayers,Phys. Rev. Lett., 71, 4003 (1993)
4. Mu Wang and Nai-ben Ming, Alternating morphology transitions i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Phys. Rev. Lett., 71, 113 (1993)
5. Mu Wang, Xiao-Yong Liu, Cheng Sun, Nai-Ben Ming, Piet Bennema, and Willem,J.P. van Enckevort, Periodic Roughening Transitions in Diffusion-Limited Growth Europhys. Lett. 41, 61 (1998)
6. Mu Wang, Xiao-Bo Yin, Peter G. Vekilov, Ru-Wen Peng, and Nai-Ben Ming,Intrinsic Instability of Concentration Field in Diffusion-Limited Growth and Its Effect on Crystallization, Phys. Rev. E, 60, 1901 (1999)
7. Mu Wang, Cheng Sun, W. J. P. Enckevort, J. van Esch, G. Wildburg, Ru-Wen ,Peng, Nai-ben Ming, P. Bennema, H. Ringsdorf, R. J. M. Nolte, Pattern formations in lipid monolayers under illumination ,Phys. Rev. E, 53, 2580 (1996)
8. Mu Wang, Cheng Sun, Ru-Wen Peng, Nai-ben Ming, J. van Esch, H. Ringsdorf, P. Bennema, Dynamic behaviors of fractal-like domains in lipid monolayers,Phys. Rev. E, 53, 6121(1996)
9. Ke-Qin Zhang, Mu Wang*, Sheng Zhong, Guo-Xin Chen, Nai-ben Ming, Pattern selection induced by electroconvection in the electrodeposition,Phys. Rev. E, 61, 5512 (2000)
10. R. W. Peng, Mu Wang, A. Hu, S. S. Jiang, G. J. Jin, and D. Feng, ,Photonic Localization in One-dimensional K-component Fibonacci Structures, Phys. Rev. B, 57, 1544 (1998)
11. R. W. Peng, G. J. Jin, Mu Wang, A. Hu, S. S. Jiang, and D. Feng, Interface Optical Phonons in K-component Fibonacci DielectricMultilayers Phys. Rev. B, 59, 3599 (1999)
12. Ru-Wen Peng, Mu Wang, An Hu, S. S. Jiang, G. J. Jin and Duan Feng,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iffraction spectra of one-dimensional k-component Fibonacci structures,Phys. Rev. B, 52, 13310 (1995)
13. Nai-ben Ming, Mu Wang, and Ru-Wen Peng,Nucleation-limited aggregation in fractal growth Phys. Rev. E, 48, 621 (1993)
14. Mu Wang, Nai-ben Ming, and P. Bennema, Pattern formation in noise-reduced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Phys. Rev. E 48, 3825 (1993)
15. Mu Wang and Nai-ben Ming, Concentration field oscillation in front of a dendrite tip i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Phys. Rev. A 45, 2493 (1992)
16. Mu Wang and Nai-ben Ming, In-situ observation of surface-tension-induced oscill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films in needle-like crystal growth,Phys. Rev. A 44, R7898 (1991)
代表性论文
1. Mu Wang, Da-Wei Li, Da-Jun Shu, Piet Bennema, Yan-Wei Mao, Wei Pan, and Nai-Ben Ming, Consecutive Rotation of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in Lateral Growth,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4, 125505 (2005).
2. Mu Wang, Sheng Zhong, Xiao-Bo Yin, Jian-Ming Zhu, Ru-Wen Peng, Yuan Wang, Ke-Qin Zhang, and Nai-Ben Ming Nanostructured Copper Filaments i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6, 3827 (2001)
3. Mu Wang, Xiao-Yong Liu, Christina Strom, Nai-ben Ming, Piet Bennema fractal aggregations at low driving force with strong anisotrop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0, 3089 (1998)
4. Mu Wang, W. J. P. van Enckevort, Nai-ben Ming and P. Bennema, Formation of a mesh-like electrodeposit induced by electroconvection Nature, 367, 438 (1994)
5. Mu Wang, G. Wildburg, J. H. van Esch, P. Bennema, R. J. M. Nolte, and H. Ringsdorf, Surface-tension-gradient-induced pattern formation in monolayer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1, 4003 (1993)
6. Mu Wang and Nai-ben Ming, Alternating morphology transitions i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1, 113 (1993)
获奖情况
1. 1992年获“吴健雄物理奖”
2. 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等奖
3. 1997年国家人事部等“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 1999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
5. 199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
6. 1994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7. 1994年宝钢教育基金会的“宝钢教育奖 ”
8. 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2完成人 )
讲授课程
《光学》、《晶体生长物理》、《热学》
科研项目
1.1991-1997 年起承担国家攀登计划课题“光电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质,分子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晶体生长机制与生长动力学。
2.1994 年研究晶体生长与聚集过程的机制和动力学。
3.1998年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研究聚集过程中的自组装和动力学。
任职情况
1962年12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获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2-1994年在荷兰 Nijmegen 大学固体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6月至1998年3月美国 Alabama大学微重力于材料研究中心任访问教授。
2001年2-6月法国 Ecole Polytechnique 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访问教授
2001年起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 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编委 ‘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
新闻报导
不愿做一颗流星-记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牧研究员
我校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研究组等首次实现太赫兹偏振光的自由旋转操控
物理学院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研究组在光与人工微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物理学院赖耘、彭茹雯、王牧合作团队基于无序翻转的光学超构表面同时实现了漫反射和透射清晰成像
南京大学赖耘,彭茹雯,王牧团队将减反功能和波前调控在超表面中融合,实现了“消失”的表面
物理学院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团队发现纳米线阵列的全新生长方式
南大物理学院赖耘、彭茹雯和王牧合作团队实现了无需包层的超紧凑光子回路
王牧和彭茹雯团队基于介质型超构表面实现量子纠缠态的多通道转化与分发
新年第一篇Science:南京大学彭茹雯、王牧和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合作团队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极限
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研究组成功实现光频等离激元的安德森局域化
物理学院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研究组与美国东北大学合作 实现彩色全息拟态伪装超构表面
彭茹雯和王牧研究团队与浙江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合作利用 机器学习助力多功能微纳光学器件自动化高效设计
物理学院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研究组 利用钙钛矿宽带超构表面实现光电转化效应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