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助义农会签名单

日期:2019-08-26 浏览量: 作者:王雷 来源:《回眸与传承 江苏高校档案里的故事》

一份让紫金山变绿的档案


南京被称为“人文绿都”,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古都金陵的绿化水平无疑是排在前列的,特别是东郊的紫金山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森林面积三万余亩,占南京城市森林面积的15.6%,还拥有大量的古树名木,是南京重要的风景资源。但你想象得到吗,如果穿越到20世纪初,站在如今已被称为“绿肺”的紫金山上,你能看到的竟是一幅“濯濯童山”的景象:山坡上几乎没有多少树木,土壤和岩石直接裸露在地表之上。一些拍摄于清末民初的紫金山的老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19世纪中叶以来的数次战乱,以及多次森林大火,紫金山几乎成为荒山。类似的景象在当时南京很多山岗丘陵普遍存在。

让紫金山重新变绿,得益于民国初年成立的中国义农会。英国人裴义理于1910年到金陵大学担任数学教授。当时长江流域经常水灾,很多灾民逃到了南京,衣食无着。面对着哀鸿遍野的景象,裴义理心有不忍,并很快想到办法。他求见了当时的民国政府农商总长、前清状元张謇,提出“招选贫民,开垦荒地,酌给费用,以工代赈,并教以改良农事与园艺之方” 的设想,倡议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救济灾民,同时绿化已成为荒山的紫金山。裴义理和张謇组织起“义农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很明确:“取华洋义赈会捐款,雇佣难民,在紫金山造林,以工代赈,帮助流民”,故又称“华洋义赈会”。裴义理积极向灾民传授植树造林的方法。他还谒见孙中山先生,以获得官方支持。孙中山很赞同,并领衔签名支持成立义农会。

在南京大学校史馆内就收藏着一份“襄助义农会签名单”,这份档案清晰如昨,为我们重现了曾经的历史。上面写着“金陵大学堂算术教习裴义理君办义农会,专为中国贫民种植荒地、自谋生计,办法甚善,至公无私,赞成诸君均愿竭力襄助,速观厥成,兹特书名于后”。亲笔签名(其中22人盖了私章,以示郑重)的有:“孙文、黄兴、陈贻范、张謇、黎元洪、袁世凯、蔡元培、吴景濂、刘冠雄、王宠惠、冯元鼎、唐元湛、柏文蔚、韩国钧、应德闳、唐绍仪、程德全、温宗尧、伍廷芳、熊希龄、宋教仁、陈振先、赵秉均、施肇基、段祺瑞、徐绍桢、吴介璋、景贤、郁屏翰、朱瑞”一共30人,下面还配有英文翻译。

签名人中的孙文、张謇、袁世凯、蔡元培、段祺瑞,在近代史上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处不再赘述。

其余的也都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像黄兴,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陈贻范,中国近代外交家,曾任清朝驻英国公使馆二等参赞;黎元洪,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吴景濂,著名政治家,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四次出任国会议长;刘冠雄,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顾问,北洋政府时期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王宠惠,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是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参与起草过《联合国宪章》;冯元鼎,民国初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次长,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唐元湛,清朝第二批官费留美幼童,民国第一任电报总局局长,是中国电报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柏文蔚,辛亥革命四杰之一,武昌起义爆发后,策动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率部起义,占领南京、任第一军军长兼北伐联军总指挥,被南京临时政府授予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韩国钧,历任中华民国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应德闳,中华民国江苏省首任民政长,在任期间,他改革税收方式、组建兴办江苏银行;唐绍仪,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清朝时曾出任全权大臣与英国谈判西藏主权,民国时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校长;程德全,1911年11月被推为苏军都督,成了第一位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内务部总长;温宗尧,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代表,后任驻沪通商交涉使;伍廷芳,清末民初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熊希龄,民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宋教仁,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起草了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陈振先,清末民初政治家、农业经济学家,曾任北洋政府农林总长;赵秉钧,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任第三任国务总理;施肇基,外交官,曾任交通总长、财政总长;徐绍祯,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武昌起义爆发后,被推举为江浙联军总司令,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任南京卫戍总督;吴介璋,陆军上将,辛亥革命爆发后,被任第一任江西都督,负责赣省光复后的军政事;郁屏翰,实业家,曾任中华植被改良社社长;朱瑞,清末民初将领,光复会成员,民国初期浙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浙江都督。

民国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给“义农会”作为开办经费,同时还拨出紫金山官荒土地4000亩,由他们安排贫苦灾民垦荒、造林、修路、开辟苗圃等,并派专家传授林木种植技术,使参加以工代赈的灾民人数越来越多,种植的林木质量越来越高。紫金山逐渐改变了荒凉面貌,披上一片绿毯,树木茂盛,生机盎然。此后,“义农会”还将造林的范围扩展到青龙山、汤山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绿化荒山,植树造林。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十八大后,国家高度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今天的紫金山生态环境非常好,在植物方面,拥有种子植物,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在动物方面,共有昆虫种类1200种、鸟类140余种,还有多种野生兽类、爬行动物等。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东郊遮天蔽日的绿荫之下,醉心于满目的青山叠翠、密林葱茏时,应该知道这里面有百年前“义农会”先驱们的功绩。